巨大的银幕亮起,《夏洛特烦恼》正式开始了。
起初,厅内还夹杂着些许低语和调整坐姿的窸窣声。
大家都带着审视或好奇的目光,毕竟这是一部由已经有成名作的胡凯执导,却启用了一群名不见经传的舞台剧演员的作品。
很多人,包括那些冲着胡凯或橙宝文化传媒面子来的业内人士,心里都存着一份疑虑这群“麻团”演员,能撑起一部大银幕电影吗?
秦丰和杨书博坐在相对靠前的位置。
两人因《肖申克的救赎》合作,私下关系不错,这次也是相约而来。
他们很放松,虽然都因为《肖申克的救赎》而走红,成为了电影圈里有头有脸的人物,但他们也都以电影新人自称,今天也只是把自己带入到普通观众的视角,没有对电影有过多的审视意味。
反而很期待陈墨和胡凯合作的喜剧电影。
电影开场,是沈特饰演的夏洛参加初恋秋雅的豪华婚礼。
那憋屈强撑面子又透着底层小人物心酸劲儿的模样,立刻通过沈特精准的肢体语言和微表情传递出来。
“有点意思。”杨书博轻声对秦丰说。
秦丰微微颔首,他们都没有提前看过片,今天是第一次,都感到很新奇。
当夏洛借着酒意大闹婚礼现场,最终躲进洗手间,在马桶上“一梦重回青春”的转场设计出现时,放映厅里响起了第一阵会心的轻笑。
这个设定新奇又不突兀,充满了荒诞的喜剧色彩。
穿越回高中课堂,熟悉的校服、黑板报、广播体操音乐……瞬间将不少观众拉回了自己的青葱岁月。
而当夏洛以为自己在做梦,开始“为所欲为”——强吻秋雅、暴打讨厌的老师时,笑声开始变得密集起来。
“哈哈哈,这王老师太逗了!”后排有媒体人忍不住笑出声。
马小丽饰演的马冬梅登场,那股子虎了吧唧又带着少女娇憨的劲儿,与她后来成为“悍妇”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却又莫名和谐。
她对着夏洛毫不掩饰的喜欢和笨拙的关心,在引发笑声的同时,也悄悄触动了一些观众的心弦。
艾大春饰演的大春,将那种纯粹的“傻”演得可爱而不令人反感,每次他瞪着天真无邪的大眼睛,说出那些“神逻辑”的台词时,总能引爆一片笑声。
黄有才的孟特娇更是拿捏得恰到好处,将角色的“娇”和“作”演绎得生动自然,丝毫没有油腻感,反而成了笑点担当之一。
王大聪明的张扬,则将那种市侩、投机倒把的小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伊证饰演的袁华,是另一个亮点。
他出场时自带《一剪梅》bg的文艺忧郁范儿,与后来落魄后形成的反差萌,制造了极强的喜剧效果。
尤其是他那句经典台词“不——”,第一次出现时,整个放映厅几乎笑炸了。
“我的天,伊证这角色绝了!”一个影评人边笑边对同伴说,“这反差,这台词,肯定会火!”
秦丰的嘴角不时上扬,他低声对杨书博说“这几个演员,默契度太高了,而且表演很生活化,不像有些喜剧演员那样刻意挤眉弄眼。”
杨书博点头表示同意“尤其是沈特,你看他对情绪层次的把握,从最初的失意颓废,到穿越后的狂喜放纵,再到后来的迷茫和最终醒悟,过渡得很自然。”
电影情节一步步推进,夏洛利用“未来”的知识,抄袭未来的歌曲,一时风生水起,赢得了秋雅的青睐,似乎走上了人生巅峰。
然而,与马冬梅的渐行渐远,以及内心深处对真实情感的空虚,也开始显现。
影片的笑点密集且自然,大多源于人物性格和情境冲突,而非低俗梗或网络段子的堆砌。
放映厅内的笑声此起彼伏,气氛越来越热烈。
但《夏洛特烦恼》并不仅仅是一部闹剧。
当剧情发展到夏洛终于意识到马冬梅才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却因为自己的虚荣和错过而无法挽回时,影片的情感浓度达到了**。
电影里多次出现《一次就好》这首歌,但是每一次都是不一样的情感。
放映厅里安静了下来,不少女性观众偷偷抹起了眼角。就连一些男性观众也神色动容。
“没想到……还挺感人。”一位资深媒体人感慨道,“前面笑得多开心,后面就有多戳心。”
秦丰深吸了一口气,眼神中透出赞赏。
他看得出,这群演员不仅仅是会搞笑,他们更懂得如何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如何传递真实的情感。
这对于喜剧演员来说,尤为难得。
影片最后,夏洛从梦境中醒来,发现自己依然在婚礼现场的洗手间里,但一切都已经不同。
他冲出洗手间,不顾一切地奔向那个一直在他身边却被他忽视的马冬梅,紧紧抱住了她。
“马冬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