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成影帝了,系统才加载完 > 第328章 既中看又中用(求月票)

第328章 既中看又中用(求月票)(1/3)

    戚昊肯定不会回应冯小缸啊。

    首先,《大地震》虽然是商业片,但是人家立意确实更高一些。

    其次,戚昊也确实通过官宣炒作电影。

    最后,《那些年》的热度根本就用不完,实在没必要和冯小缸互动炒作。

    道不同不相与谋。

    戚昊和华姨就差没有撕破脸,现在和安风官宣在一起,双方更加没有了合作的空间。

    而且,华姨的影视圈第一公司地位,正在遭受中昊娱乐的严峻挑战。

    今年才刚过一半,戚昊这边就出了三部票房过两亿的电影。

    华姨累死也比不上。

    中昊娱乐左飞扬右西昊,业务涉及电影投资、制作、发行,还有无从挑战的动漫电影地位。

    最关键的是人家还有钱。

    哪怕华姨已经上市圈钱,也比不上戚昊有钱。

    如果说华姨希望哪家公司赶紧倒闭,现在戚昊已经取代伯纳成了王家兄弟的心腹大患。

    以前还能维持表面的和谐。

    现在堪称势同水火。

    只要对方出点什么事,那绝对会砸重金买一堆黑通告送给对方。

    既然大家不可能当朋友,那就别扯那些乱七八糟的。

    《唐山大地震》首周四天票房1.6亿。

    《那些年》8月16号七夕节上映,当时是周一,也就是说首周票房是七天。

    七天总票房直接就达到了2.5亿。

    第一周的票房就超过了《初恋这件小事》两个月的票房总和。

    只能说,两个顶级偶像的官宣,就是如此的不讲道理。

    等到《那些年》首周票房出来,《大地震》也上映满一个月了,只是后续会延期密钥,至少再上映一个月。

    《大地震》上映一个月票房超过6亿,暂时成为国产电影票房第一。

    为什么说暂时呢?

    明摆的事情,谁都看得出来《那些年》势头比《大地震》还猛。

    可以预想到的是,首周就拿下2.5亿票房的《那些年》必将取而代之成为新的票房冠军。

    所以,冯小缸和华姨非常不开心。

    如果没有《那些年》,6亿票房的《大地震》应该正是疯狂庆功的时候,然而有了《那些年》,就像是吃鱼的时候在嗓子眼卡了一根鱼刺。

    让人怎么忍气吞声都觉得不舒坦。

    冯小缸也知道,他是前辈,当了十五年导演,而戚昊才刚开始当导演两年。

    如果他紧咬着戚昊不放,就会给人一种欺负小辈的感觉。

    不仅不能让大家支持他,反而会给戚昊加同情分。

    他的那点粉丝,和戚昊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此前拉踩戚昊的行为让他受到了全网的谩骂嘲讽,大家觉得自己想看什么电影就看什么电影,我们是消费者,有权力决定自己的钱花给谁。

    你丫的实在没必要上纲上线。

    这还是戚昊没有任何回应的情况,真要是怼他,他大概率更难受。

    冯小缸也怂了。

    后来再被问及《那些年》的时候,他也只能改口夸赞戚昊后生可畏。

    然后旧事重提,说当年戚昊还去他的剧组跑过龙套。

    就仿佛他对戚昊有恩一样。

    戚昊根本不和他计较。

    他和安风选择在安风的生日,也就是8月25日这天订婚。

    古代的人订婚之时,以媒妁婚书为凭,或略仿古礼奠雁之意,随意备礼物数色。

    现代的话,订婚不是结婚的必要前置。

    订不订婚都不影响婚姻的合法性。

    它和农村婚嫁习俗中的“行礼”还不一样。

    婚嫁习俗中的“行礼”常被形容为“大出血”,因为这是男方家庭在婚礼前需要支付最大一笔彩礼的时刻。

    有些地方礼比较轻,有些比较重。

    其实是越穷讲究的越多,这样方便女方家庭在各种环节从男方家庭要好处。

    戚昊和安风就没有那么多的繁琐环节了。

    就是简单的吃了顿饭。

    全都安排到了四合院这边。

    戚昊从高阳开的餐厅请了厨师来家里做饭。

    绝对都是各种菜系的大厨。

    也相当于“燎锅底”了,这是河南以及东北部分地区,乔迁新居时的习俗。

    来参加的人甚至要给点儿礼金才行。

    不仅不会亏,小两口还能赚点。

    由于只是订婚,所以并没有大办,仅仅只是请了双方至亲的人。

    安风父亲那边也来人了。

    戚昊和安风在一起,并没有去和老丈人见面,进而征求这位老丈人的同意。

    按照安风的说法,就是她爸很早就重新组建了新家庭,还另外有了个女儿。

    两人只偶尔会一起吃个饭,并不过多的介入彼此的生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