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 > 第589章 魏16

第589章 魏16(2/4)

为曹冲的经历。季羡林也认为曹冲称象的故事源自印度佛经《杂宝藏经》,“它也许在后汉时代就从口头上流传到中国来了”。

    不过这一质疑主要依据是清代、近代较片面的自然地理、生物学常识,就直接质疑成书与事件相距仅几十年的《三国志》正文的记载。现代历史地理学、生物学研究并不支持陈寅恪等人的这一理论。历史地理学者曾经总结过大量正史中出现野象的记载,南北朝时今安徽、湖南、江苏,直至北宋时今湖北等地都出现过野象闯入的记载。[17] 现代自然科学研究则说明亚洲象在公元前200年至公元580年的活动北界在秦岭淮河一带,公元580年至公元1050年间的北界仍在杭州湾、钱塘江,即使晚到公元1450年其活动北界仍可以包括福建省内的武夷山。孙权公元200年接掌江东时就被朝廷封为会稽太守,东汉会稽郡辖境南括今福建省三明市、漳州市、龙岩市、南平市等地区,远在亚洲象活动北界(秦岭淮河)以南。

    吴金华指出《艺文类聚》卷九十五引《江表传》也记载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其记载中有“邓王冲尚幼”,与本传“生五六岁”契合,可知此事发生于建安五年至建安六年之间,当时孙权刚开始统治,献象求好是符合情理的,何焯所认为的巨象一定来自交州、必须是士燮奉承后才可获得巨象的观点未必可靠。彭华也指出陈寅恪的论点大有问题,按照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表明大致在刘宋之前,长江以北尚有野象栖居,之后才限于江南,三国时期的吴国境内有象且由孙权进献给曹魏是完全有可能的。彭华还指出曹冲称象的方法可能在古代早已有了。[

    曹据,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魏武帝曹操之子,母为环夫人,着名神童曹冲胞弟。

    东汉末年,凭借父荫,封为宛侯。曹魏建立后,进为公爵,封为定陶王,累封为彭城王,累计食邑4600户。

    人物生平

    曹据,曹操之子,环夫人所生。

    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封范阳侯。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徙封宛侯。

    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进爵为公。三年(公元222年),徙封为章陵王,同年。徙封义阳王。曹丕以南方潮湿,环夫人是彭城人,徙封彭城王,又徙封济阴王。五年(公元224年),改封定陶王。

    太和六年(公元232年),又改封回彭城王。

    景初元年(公元237年),私遣人诣中尚方作禁物,削县二千户。三年(公元238年),复所削户邑。正元、景元年间,累次增邑,并前四千六百户。

    时司马师废了曹芳,准备立彭城王曹据,而曹据是魏明帝曹睿的叔叔,立曹据就意味魏明帝断子绝孙,于礼不通。于是,司马师听从了郭太后的意见,立了高贵乡公曹髦。(《资治通鉴》正元元年十月)

    人物评价

    司马师:“彭城王据,太祖之子,以贤,则仁圣明允;以年,则皇室之长。天位至重,不得其才,不足以宁济六合。”[

    曹宇(出生年月日不详-公元278年),字彭祖,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魏国宗室,魏武帝曹操与环夫人之子,邓哀王曹冲同母兄弟。

    太和六年,封为燕王。魏明帝病危,欲以大将军辅政,不果。其子常道乡公曹奂,是魏国末代皇帝,史称魏元帝。晋朝建立后,降封燕公。

    咸宁四年(公元278年),曹宇去世。

    封爵变迁

    曹宇,曹操与环夫人所生,曹冲、曹据之同胞兄弟,魏元帝曹奂之父,娶张鲁之女。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封都乡侯。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改封鲁阳侯。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进为公爵。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为下邳王。黄初五年(公元224年),改封单父王。[1]

    明帝宠信

    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改封燕王。魏明帝曹叡年少时,颇与曹宇亲近。即位后,宠幸曹宇,赐予王位。

    青龙三年(公元235年),征曹宇入朝仕官。

    景初元年(公元237年),曹宇回邺城。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诏回京都。[

    固辞辅臣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冬十二月,曹叡患病严重,拜曹宇为大将军,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共同辅政,嘱咐后事。[3]

    刘放、孙资长久地掌管国家机要,夏侯献、曹肇心中忿忿不平。殿中有一只鸡飞上树,两人互相说:“这也太久了,看他们还能活几天!”刘放、孙资怕有后患,私下想加以离间。

    曹宇性情恭顺温和,诚恳地坚决推辞,曹叡让刘放、孙资进入卧室问道:“燕王正是如此吗?”刘放、孙资答道:“燕王实际是自知不能承担重任,所以这样。”曹叡问:“谁可以承担?”当时只有曹爽一人在旁,刘放、孙资顺势推荐曹爽,并且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