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 > 第554章 定下对象

第554章 定下对象(2/3)

爹又是陛下看重的宗室贵族。

    即使如此,还是有人坚持相信嬴珍珠脾气不好。所以连带着嬴珍珠下面的两个妹妹虽然还没出嫁,但是敢迎娶的没几个。毕竟如王家李家这样的朝堂重臣家除了陛下赐婚肯定不会私下跟宗室贵族有往来的。

    其他的人家在身份上又不够格他们家自降身价去嫁闺女的。所以对于这次匈奴人的求娶,嬴嵊表示很满意的。

    毕竟别人不知道他还能不知道自家两个小闺女就不是个喜欢在深宅大院待着的人!因此当始皇陛下宣他说有可能要跟匈奴联姻的时候,他才会跟始皇陛下说可以考虑他家两个闺女。

    这不仅在始皇陛下面前刷了个好感,更是能让他家闺女达成愿望的最好的机会。

    所以当两个女儿回来的时候。嬴嵊明显感觉两个女儿的心情还是不错的。嗯,说明有戏。

    等父女三人都坐好,身边的奴婢给他们上好了茶全部退出书房后。嬴嵊这才挑眉看向两个女儿,问道。

    “说说吧,怎么样!”

    嬴玉跟嬴虞对视了一眼,朝着自家父亲都点了点头。随后作为老四的嬴玉率先开口道。“我对嫁去达奇家没意见,毕竟过去当家做主。”

    “听说匈奴是幼子守祖产,在他们那发言权更重一点。”

    随后嬴嵊看下嬴虞。“我准备嫁给另一个家的,就是匈奴原来四大贵族家的须卜家的儿子。”

    听到嬴虞的话,嬴嵊不免有些惊讶,他是知道这个须卜家的儿子的。他的母亲在生他的时候就死了。现在的阏氏,不是他的亲生母亲,因此对他也是面子情而已。

    要不是他的外祖家是同样贵为四大家族之一的兰家,加上他本人也争气,只怕继承人的位置早就被废了。

    嬴嵊没想到他的女儿居然看上了这个人。随后嬴虞解释道。“我知道他在须卜家的势力不如几个弟弟。毕竟有了后娘就有后爹的。”

    “但是,这不就是我们的机会吗?如果我嫁过去,那么,他除了依靠自己的外祖家兰家的势力之外,只能依靠我们大秦。”

    “更何况,现下他们所有匈奴的部落才刚刚归顺大秦,最想的就是在大秦站稳脚跟。我嫁过去,只会让他们对我恭恭敬敬的。就算是他那后娘亲爹都不敢拿我怎么样。”

    “到时候再握住须卜家的权利,哪怕日后匈奴又铁板一块。我们这些大秦宗室贵女都能让他们牌桌都掀了。”

    说完这些话,嬴虞不免心中得意不已。嗯,还是嬴骜弟弟的话说出来的带劲。。。。。。

    嬴嵊看着自家两个闺女,知晓他们已经是打算好了。也不再多说什么。就说道。“既然如此,明日。你们随我进宫见陛下吧。”

    嬴虞跟嬴玉两姐妹齐齐站了起来,朝着自家父亲躬身应喏。

    而宫中,嬴骜带着工部的人准备改良漏刻计时中的用来表示昼夜跟时间的刻度。

    原本这件事是在东汉永元十四年也就是公元的102年之前发生的,由于地球的公转轨道呈椭圆形,一年之中昼夜长短的变化速率并不均匀,机械地按照“九日增减一刻”来调整漏刻纪时中用来表示昼夜和时间的刻度,势必会造成自然现象与时称的脱节,这让各地的时间不一致,导致有些事情针对时间来说极其的不便。

    因此在永元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02年),当时的刘肇采纳太史霍融的建议,改以根据太阳去极度的变化来调整漏刻纪时:“率日南北二度四分增减一刻”,即太阳去极度每增减2.4度,则相应地需要将用来表示白昼的刻度调整一个单位。

    而后汉代的漏刻制度、历法制度确定最后是由中央制定然后颁布给地方,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所以刘肇在“永元论历”时改革漏刻制度,中央重新制作漏刻使用的箭尺,由上计吏带回地方,所谓“今下晷景漏刻四十八箭,立成斧官府当用者,计吏到,班予四十八箭”。通过变更漏箭,让地方漏刻制度与中央保持一致,以实现国家内部时间的统一。

    而原本嬴骜并没有想起来这个事情。一直到这次匈奴也收入大秦的版图,加之宝岛等地,大秦的版图空前的大。这就出现了时间有误差而差点出了大的事情了。

    所以嬴骜就想起来历史上的这件改良漏刻计时的事情了。而这件事情的提出,也让始皇陛下心中提了一个醒,那就是随着版图的扩大,很多事情就需要提前想到了。

    如今,各地都选择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等,务必做到让各地不在排斥大秦,如今看来,虽然因为处决了六国遗老遗少而让各地明面上安稳了不少。可是还是会有疏漏的地方。这次的事情就是个教训。

    随后嬴骜索性将天文仪器也让墨家的人跟阴阳家的人一起进行了改进。

    而这件事情,本来应该是在汉永元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03年)时候处理的。那时候刘肇采纳贾逵的建议,按照傅安提出的用黄道坐标取代赤道坐标测算日月运行轨道的构想,下诏制造“太史黄道铜仪”。

    而这就是是世界上第一台用黄道坐标测算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