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盛唐华章 > 第936章 五雷轰顶,太白破防

第936章 五雷轰顶,太白破防(1/2)

    潞州治所,上党。

    中书省的敕旨经过八百里传送,一路换马不换人,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就送到了上党,而吉小庆此刻甚至才刚刚走出潼关。

    李白昨夜又喝了不少,直到巳时仍旧蒙头大睡,手底下的人也不敢来打扰他的美梦。

    “李太白何在,请出来接旨。”

    前来传旨的使者问清了李白的所在,很快找到了驿馆,手持敕旨站在院子里大声宣示。

    “请上差稍等。”

    李白的手下不敢喊人,年已十四岁的李伯禽便自告奋勇的去叫门。

    “阿耶醒醒,别睡了,别睡了,朝廷的敕旨到了,要求你即刻接旨。”

    任凭李伯禽再怎么喊叫,屋内如雷一般的鼾声依旧有节奏的起伏。

    李伯禽无奈之下只好踹门,猛地一脚把门踹开。

    “砰!”

    一声巨响,把睡梦中的李白吓了一跳,一个鲤鱼打挺跳了起来,并敏捷的伸手摸起了床头的宝剑。

    “何人造肆?”

    当看清了踹门进来的是儿子之时,李白这才放松了警惕,收剑归鞘。

    “明月奴,你无缘无故的踹阿耶的门作甚?”

    李伯禽不满的道:“李青天啊,都日上三竿了,你手下的差役都在四处刺探民情,你怎能鼾声如雷啊?”

    “阿耶昨夜不是与王少伯喝多了吗?”

    李白打着呵欠为自己辩解,将剑挂回床头,重新躺倒在床榻上。

    “再说了,阿耶又没耽误政事,等我睡饱了,今天下午就审理冤案。”

    李伯禽不满的道:“阿耶说清明节前回平陆给阿娘迁坟,后来说巡抚完了泽州再去,再后来又说巡抚完了潞州再去。

    可是到了潞州之后,阿耶隔三差五的与王布政使对饮,人家王大人一点事都没有,一大早就起来公干。

    只有阿耶你喝的酩酊大醉,次日睡到日上三竿都不肯起床。”

    “去去去,小孩子懂什么!”

    李白挥手向外驱赶儿子,“阿耶这是思念你阿娘,借酒浇愁,再说我不就宿醉了两次么?”

    李伯禽无奈的道:“阿耶来潞州也不过七八天的日子,宿醉两次难道还少吗?你难道想要整日烂醉如泥不成?”

    看到李白又躺了下去,李伯禽只好伸手去拉拽。

    “阿耶醒醒,何时把阿娘的坟迁到陇右咱们回头再说,朝廷的敕旨到了,使者此刻正在院子里等着你接诏呢!”

    “敕旨?”

    李白顿时睡意全无,昨夜的酒精也完全退去。

    作为朝廷大员,李白知道“敕旨”的含金量有多大。

    作为大唐最高统治者,皇帝发布的命令共分五种,分别是——诏、旨、敕、制、谕五种。

    这其中,诏是正式文件,一般涉及的是国家大事,宣布重大事务,譬如册立太子、皇后、追谥王爵,这种需要昭告全天下的大事,才会使用“诏书”的形式。

    诏这种公文里面又分出了一种叫做“制”的文书,主要的作用是向天下子民发布律法、改革、征兵等公文。

    李瑛去年实行改革的时候,对全国各州县发出的文书就一律使用“制书”的形式,对经济、行政、军事等方面做出正式宣布。

    这两种文书虽然都需要皇帝拍板,但代表的是国家意志,也就是满朝文武全都支持的事情,只能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再由中书省发出。

    除了诏与制之外,皇帝发布的正式决定称之为“旨”,这表示是经过皇帝慎重思考之后做出的正式决定,若敢违抗就等于公开与皇帝作对。

    皇帝日常做出的口头指示,以及临时性的指示称之为“谕”,表示这是皇帝临时做出的决定,严厉性比“旨”稍微轻一点,有时候可以撤销或者更改。

    不同于诏书、制书只能由中书省起草,圣旨、圣谕也可以由内侍省的宦官起草传达,这也是后世的影视剧中千篇一律都由太监宣读圣旨的原因。

    诏、制与旨、谕的区别就是,旨、谕无须与大臣商议,皇帝就可以一言九鼎,有时候违抗圣旨的后果可能比违抗诏书还要严重,毕竟这是直接挑战皇帝的权威。

    在诏、制、旨、谕四种形式之外,还有一种专门用于官员的文书,称之为“敕旨”。

    内容是对官员的任免调整以及训诫警告,不管是升官还是贬职,下达的公文一律使用“敕”字,或者称为“敕旨”,或者称为“敕谕”。

    相对而言,敕旨更加严重一些,这表示是经过皇帝慎重思考下达的公文,表示皇帝很愤怒,后果很严重。

    “臣李白接旨!”

    李白急忙穿戴好官袍,匆忙来到院子里作揖接旨。

    这时候接圣旨并不需要跪着迎接,只有获得封赏之时表达谢意才需要下跪接旨。

    使者缓缓展开手中的敕旨,当着满满当当一院子的人高声宣读。

    “敕旨:大理寺少卿、御史中丞、巡抚各省钦差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