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五百二十九章 太子师之争

第五百二十九章 太子师之争(2/3)

他终于披上了只有唐人才会穿着的棉衣棉袍。

    茹来杰穿上之后,仰头笑道:“嗯,很暖和。”

    王玄策低声道:“你去长安看看吧。”

    茹来杰还是摇头,一步步踩着台阶要走上已修缮好的布达拉宫。

    “你与钦陵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要向西远征,他不回来了吗?”

    “你们唐人不是也有几支兵马去远征了吗?那么他也是一样的。”

    远征的兵马并不多,只有百余人,三五支队伍。

    茹来杰稍稍停下脚步,似乎是觉得手中的拐杖不顺手,他又换了个手。

    茹来杰继续往布达拉宫走着,又说道:“你们唐人的皇帝说,要让唐人走出去,要让更多的唐人在世间各地留下种子,我就是这么与钦陵说的。”

    雪中的布达拉宫很美丽,听说是当年松赞干布让人建设的,直到如今才建设完成,已有三十余年。

    王玄策跟在这位老人家的身后,他显得越发地佝偻,越发地年迈,好在他戴着帽子,不然能在寒风中看到他稀疏且苍白的白发,他是吐蕃赞普座下七贤臣之一,他说过他排第三,比之桑布扎更早成为了七贤臣之一。

    前两位在很早以前就去世了,那时候茹来杰就去了雪山中,再也没有过问世事,直到松赞干布离开吐蕃,他才走出来。

    王玄策听说过这个老人家的身世,茹来杰其实本是吐蕃王的血脉,那时候吐蕃还没有松赞干布,那时候吐蕃人很混乱,周边部落都在觊觎吐蕃的牧场。

    传说中,茹来杰千辛万苦找到了他的父亲的尸体,下葬之后也就有了第一座藏王墓。

    在吐蕃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中,茹来杰也有着传奇的一生,甚至王玄策觉得茹来杰的传奇故事有点太过离奇了,不知真假。

    这一次的战争,也能为这个传奇老人的故事更添色彩。

    翌日,王玄策在布达拉宫醒来,就见茹来杰盘腿坐在布达拉宫前,他已醒不来了,这位老人家就这么过世了。

    几个吐蕃侍卫上前吩咐了两句,王玄策接过一件外袍,这是吐蕃功臣最华丽的外袍。

    “按照约定,他的后事请王将军主持。”

    王玄策稍稍一礼。

    风雪依旧下着,王玄策在茹来杰的身侧坐了片刻,看着远方的牛群,道:“你要是还能多活一些时日,也该随我去长安的,嗯……你怎么知道你快死了?”

    王玄策又觉得与一个终老的人说这话有些别扭,这才将那件漂亮的外袍给他披上,背着他迈步走向了远处的雪山。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茹来杰像是个无情无故的老人,他将吐蕃的所有孩子都当作他的孩子,这样一来他应该是个有很多孩子的人。

    来到当初与茹来杰一起远眺的雪山上,王玄策将他的遗体放在山头,摆出盘腿而坐的样子,面朝东方,长安城的方向。

    风雪越来越大,直到雪花淹没了他的身躯。

    王玄策在吐蕃也就没了牵挂,带着妻儿离开了这里,以后吐蕃还会发生什么,就与他无关了。

    乾庆十一年,正是深秋走向冬天的季节,人们意识到立冬时节就快到了。

    长安城的皇宫内,李承乾翻看着洛阳送来的奏章,一旁的父皇也在看着安西大都府送来的奏章。

    新殿内很安静,倒有热水的茶碗还在冒着热气,李承乾翻过一页,看着奏章上的记录,这份奏章所写的都是老君山上的事,老君山上的天文台总算是落成了。

    李世民忽然道:“听说李淳风在天文台看月亮,见到了仙宫的样子?”

    李承乾道:“李道长根本没有看清月亮上的模样,他老人家在奏章上说了,让朕不要听信谣言。”

    新殿外,来来往往的内侍很忙碌,过了今年父皇就年满六十岁了。

    现在父皇最牵挂的就是孙子,恐怕孩子不来,摆了大宴也会过得不开心。

    李承乾道:“娄师德让人送来急报时,於菟他们该从西州城出发,现在推算应该到姑臧城了。”

    李世民搁下手中的奏章,道:“还未恭贺你,葱岭一战大胜。”

    李承乾笑道:“将士们都不容易,来年有不少人要封赏。”

    李世民又道:“听闻泾阳印书作坊,又花钱扩建了?”

    “嗯,儿臣让泾阳作坊将造纸的秘方公之于众了,如今纸张早就不值钱了,中原各地的造纸作坊也多了,纸张的秘方不同产量也不同,各家各自掌握着秘方,造出来的纸也不一样。”

    李世民拿着茶碗笑道:“承乾,你需要更多的书籍,你将纸张的秘方公之于众,也是为了让纸张更多,让泾阳可以得到更多的廉价纸张,从而印更多的书。”

    李承乾颔首,没有反驳。

    李世民又道:“他们想要将纸张卖出一个好价格,都会争先将纸张卖给朝堂,只有朝堂的钱货两清最公道,也最有保障,甚至能够长久往来,能够给朝堂长久供纸,是天下造纸作坊都梦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