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五百一十二章 倒春寒

第五百一十二章 倒春寒(2/3)

来的,看那孩子言之凿凿,还以为是真的。”

    李善是为人十分警惕又很聪明的孩子,张柬之心中颇有感触,又道:“将人带来。”

    “喏。”

    很快,六个孩子被带到了面前。

    张柬之依旧吃着早食,见有几个孩子看着桌上的饼与肉片目不转睛。

    再看他们穿着单薄也有些消瘦,张柬之道:“一起用点饭吧。”

    当即就让仆从将一锅粥都带了出来,还有饼与肉。

    “谢主事。”李善一边说着,一边给弟弟妹妹盛粥,让他们一个接着一个上前喝粥,并且一次次叮嘱这些孩子不得讲话,不得失态。

    张柬之用了早食,就对身边的仆从小声吩咐了几句,随后再看眼前这些孩子,又道:“李善?”

    “小子在,欠张主事一顿饭食,待小子卖了书卷就来偿还。”

    仆从抬着一叠厚厚的书卷放在桌上。

    张柬之道:“你的这些书留下,往后只能帮某家卖书,至于你的这些书暂且留下,文林馆给你保管,你可以接着卖书了。”

    李善行礼道:“小子只是吃了先生一顿早食,就要给先生卖书了吗?”

    “你的弟弟妹妹留在这里做杂活,至少可以不跟着你出去挨冻了,咸阳桥不会有京兆府的人走动,某家这里的书只要你拿出去卖,就会有人买。”

    见李善还在犹豫,张柬之又道:“想在文林馆当书童的人多了去了,既然你不愿意……”

    “小子可以让弟弟妹妹留在这里,但请先生立字据。”

    称呼都变了,在来之前李善肯定是打听过了,毕竟关中就这么点大,关中各县的县官但凡热心些,都会帮这个可怜的孩子。

    “好!”

    张柬之颔首答应。

    只有写了字据,李善才肯让弟弟妹妹留在这里,再加上文林馆主事的身份,李善的心中才有了打算。

    按照字据所写,李善需要给张柬之卖书。

    文林馆的书很特别,都是郑公语录,而这种书是关中最多的,也不知为何还要拿出去卖。

    思量了片刻,李善在寒风中搓了搓手,再一次回头看了眼还在大快朵颐吃着早食的弟弟妹妹,他拉着一车的书朝着咸阳桥而去。

    张柬之让孩子们跟着一群稍大些的孩子去读书,而后他自己则坐在一旁喝着茶水。

    一旁的仆从问道:“那孩子是先生以前就相识的?”

    张柬之摇头道:“那孩子看着像是天生就能卖书的,多看他一些时日,文林馆也不会白养着他。”

    仆从应道:“喏。”

    文林馆与长安城的四大学馆不同,文林馆不在长安城,往来官吏却很多,顺便带一些村县的孩子教书,多数时候在这里走动的人都是官吏,有的经过考核可以任职当官,还有的刚来这里需要进行考核。

    张柬之刚喝了一碗茶水,就有官吏脚步匆匆。

    来人是吏部的官吏,他翻身下马递上一卷书,道:“张主事,这是吏部让人送来的名册。”

    张柬之接过名册看了一眼,蹙眉道:“这些人都是不能为官的吗?”

    “上查三代,他们的子嗣也不能为官,如今在朝中乃至各县为官的官吏,但凡有贪墨或犯事者一律记录在案。”

    陛下终究还是这么做了也好,官吏不比平民,官吏犯事加以数倍惩罚,为官者就要如履薄冰。

    张柬之站在文林馆前,又见到了一个人朝着这里而来,来人是上官庭芝。

    “柬之兄!”上官庭芝笑呵呵上前。

    “听闻庭芝兄升任刑部了。”

    上官庭芝摆手道:“只是一个郎中而已,依旧还要兼顾着大理寺,还在大理寺当值,顺手去刑部照应。”

    说着话,上官庭芝递上一卷纸道:“怀英让人从西域给你送来的书信。”

    “多谢。”

    “老夫先告辞了。”

    “慢走。”

    送别上官庭芝,张柬之这才回到了崇文馆,打开了狄仁杰送来的书信。

    人与人是不能相比的,张柬之自己与狄仁杰,裴炎这种天赋异禀的人也是不能比的。

    打开书信,狄仁杰讲述着他们在西域的遭遇,以及西域的一些事。

    这些年朝中派往西域的官吏有很多,其中就有很多新任的官吏,似乎在朝中有一种风气,年轻官吏想要在朝中立足就需要先去西域或者吐蕃闯下一片功绩。

    说不定是狄仁杰与裴炎回来时,他们已位列六部侍郎,二十余岁的侍郎,这也太年轻了。

    张柬之错愕一笑,当今陛下就喜任用年轻官吏,只有年轻的官吏才能心无旁骛,也更热血。

    狄仁杰还在信中交代一定要给他回信。

    一些雪花,从窗外落到书桌上,外面的风雪好似又大了几分。

    到了午后,李善就回来了。

    他站在门口一副要想见,又不敢打扰的样子。

    张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