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五百零七章 魏王往事

第五百零七章 魏王往事(2/3)

了起来。

    上官仪不在这里,但陛下笑了,众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苏勖感觉有些融不入此刻的氛围中,便躬身告退。

    夜色,文学馆内,李泰坐在烛台边,还在翻看着书卷。

    苏勖走路屋内,行礼道:“魏王,臣去禀报过陛下了。”

    李泰只是点头。

    苏勖又看向文学馆内的众多编撰,也开始整理书卷。

    直到夜深了,一众编撰都睡在了文学馆内,李泰独自一人手拿着一卷书,烛台火光的照映下,挂在墙上的八骏图依旧还在。

    想起当年父皇将八骏图赐给自己的场面,李泰重新坐下来,再看这八骏图却有另一种感受。

    李泰觉得自己早已褪去了当年意气风发,如今回首再看去,忽然间明白其实当年与自己同样年少的皇兄,早已看明白了这些。

    独坐在烛台下,李泰还看着八骏图,又想起了当年王珪老先生说过的话语,“做善事,行善道,是最快乐的。”

    这是老先生教导时所言,当年汉时东平王刘苍的话语。

    东平王刘苍也是一个文采出众的人。

    想到此人,李泰忽然失笑,心中自是明白了老先生的深意。

    一生风光的汉时东平王刘苍一度位列三公之上,甚至独揽辅政大权,直到后来帮助皇帝,自始至终都在辅佐皇帝。

    生前殊荣不断,死后依旧颇有荣宠。

    李泰还记得,自己是父皇最宠爱的孩子,那时候王珪或许就希望自己能够像刘苍那样,生前有无尽的殊荣,死后也有恩宠。

    只因一生都恪守本分,正如刘苍那般,不以殊荣自喜,安心辅佐皇帝,得以善终,得以人们传颂。

    “老师是希望青雀能够如东平王刘苍那般……”

    李泰低语了一句。

    文学馆内,只有因疲惫正在睡着的编撰们,没人回应魏王的话语。

    老先生是用心良苦的,这些道理李泰早就明白了,只是老先生时常说起,时常教导。

    一夜过去,李泰看着八骏图出了神,也不知不觉睡了过去。

    翌日,当些许阳光从文学馆的窗户照入,李泰便睡醒了。

    苏亶正在为括地志做着最后的准备,一卷卷的书开始装车,而今天文学馆门外站着不少人,正在等着文学馆的括地志成书的这一天。

    骆宾王站在文学馆门外,等着那扇关了多年的大门重新打开。

    杨炯坐在一旁吃着饼,道:“今年你不打算去支教吗?”

    骆宾王道:“我要去吐蕃支教,等崇文馆在吐蕃支教的名额。”

    “这些塞外边远之地,也如此紧张吗?”

    骆宾王道:“西域的崇文馆都满人了,今年的名额没了,不过我今年先去军中,苏主事说就算不支教,今年入夏之后,我就可以去吐蕃了。”

    杨炯道:“听说现在吐蕃还有反贼。”

    “无妨,杀了就好。”

    两个年轻人说着话,等在这里的人越来越多,似乎很多人都提前得到了消息,今天括地志一定可以面世。

    众人还在等着,却见一队官兵正在朝着文学馆而来。

    杨炯道:“听闻这个括地志集六朝古书,阅尽天下群山,写尽历代山川地势,此生若能一见括地志,此生足矣。”

    骆宾王已习惯了杨炯的讲话方式,总是三言两语就会说得慷慨激昂,又带着一些诗意。

    大抵,杨炯觉得这世上没有比括地志更集大成的书。

    来文学馆的官兵越来越多,原本围在门口的坊民被驱散,官兵站在门口,还有内侍正在高声念着旨意。

    皇帝给了魏王许多赏赐,甚至一度给了最高学士的称号。

    文学馆的大门打开,众人纷纷翘首望去,见到了一驾驾装满了书卷的马车,这些马车在兵士的护卫下,运出了文学馆,送去了宫里。

    众人的目光跟随着这些书卷离开。

    运了半个时辰,当所有的书卷都运出了文学馆。

    李泰又让人关上了门,道:“今日,文学馆关门。”

    在文学馆大门就要关上的一刹那,骆宾王见到了门中的一眼光景,他看到了正在阳光下喝着茶水的魏王。

    虽说只是匆匆一眼,骆宾王分明看到了魏王的笑脸。

    文学馆内,十余个编撰坐在院内,此刻各自找了地方休息,嗮着太阳,神色都有些木然。

    文学馆起起伏伏,括地志一直在编撰,有时候人手很多,多则近百人,有时候人手很少,就像是现在这样,只有十余人。

    如今什么事都做完了,苏勖靠着墙席地而坐,享受着这个时辰的阳光照在身上,抬头闭着眼,感受此刻的温暖。

    在这里诸多编撰也都是这样,有几人身上臭烘烘的,也有数日没有休息了,还有些神色依旧疲惫,现在睡在阳光下已睡着了。

    括地志成书了,谁也不想去管人们对括地志的评价如何,现在就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