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四百九十五章 坚定的追随者

第四百九十五章 坚定的追随者(2/3)

并这种拙劣的手段,早已被如今的学子们所摒弃了。

    姚崇带着这些思量,迈步走入了长安城内。

    这里自己离开时一样,这里依旧是人声鼎沸,姚崇一走入城内,就见到了城门口一座座食肆,春明门是长安城最热闹的城门,也是食肆最集中地坊市。

    姚崇走入一间食肆,刚坐下来伙计就迎了上来。

    在这里可以听到高谈阔论的话语声,人们还在议论着粮食,与如今的运河,洛阳,还有些琐碎的话语声。

    “客人?要吃点什么?”

    姚崇整了整衣袖道:“有什么吃的?”

    伙计笑着道:“我们店家有上好的羊肉,那都是养在阴山的羊,羊群从阴山一路赶到关中,都是吃着草原上的草养大的羊,我们这里还有好酒,酒是用衡水的麦子所酿的美酒,还有蜀中的粱米,山西的好醋。”

    姚崇道:“来碗梁米,来二两羊肉。”

    伙计又道:“这位客人不来点酒水,就太可惜了。”

    “还要去崇文馆,不能饮酒。”

    伙计点头就去吩咐了。

    一碟羊肉,一碗梁米饭上桌,还送了一些醋芹。

    “现在朝中的言语可看得真严,一点风声都打探不到。”

    姚崇吃着饭菜,听着隔壁桌的话语声。

    “这西域该是还要打仗的吧。”

    “以前还能听到些许风声,如今是一点消息都不透啊。”

    “说不定皇帝都没说要打仗,你们这些人都是听风就是雨。”

    ……

    这些话语声传在耳中,姚崇用了饭食,起身便离开,一路走向崇文馆。

    长安城的朱雀大街走到中段倒没有城门口那般拥挤了,而后又走了一路,来到朱雀大街十字路口,这里的行人又开始多了。

    这座繁华的长安城,拥有百万人口,这里的坊市像是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格子,它们排列在城中,这些坊市有的人多,有的人少。

    在长安城的坊市中,晋昌坊是这些坊市中最热闹的坊市之一。

    姚崇走入晋昌坊,来到了崇文馆。

    晋昌坊能这么热闹是因这里有个崇文馆,在这里的年轻人也是最多的。

    走到崇文馆门口,姚崇看到这里有很多同龄人在这里,或许这里的人有朝一日会与自己同朝为官,大家此刻正在争论着。

    一个较为年长的学子,看起来二十岁左右,他给众人每人一张纸,言道:“诸位!我们每人写一句话,写出自己的想法,商讨如今的朝中要怎么做。”

    苏味道欣喜道:“姚崇,你回来啦!”

    “嗯,在洛阳留了两月。”

    讲话的是姚崇当年儿时的玩伴,苏味道又道:“听闻如今洛阳也很热闹?”

    “是啊。”

    苏味道叹道:“我想去洛阳看看。”

    一张纸送到自己的面前,姚崇看着四周的学子开始在纸张上书写。

    看着众人所写的都是他们对朝中政令的理解。

    待众人写罢,将他们所写的见解递上。

    最后轮到了姚崇。

    有人走到近前,看到姚崇的纸,朗声道:“怎只有两个字。”

    姚崇道:“两个字足够了。”

    卢照邻抬眼见到了这两个字,而当这张纸呈于众人面前,这上面分明就是“新政”二字。

    卢照邻问道:“何谓新政?”

    姚崇起身,“回主簿,所谓新政便是致力建设新天地,尔等都说大唐欠缺什么,大唐还需要什么,可在下看来大唐需要的是新政!摒弃以往的陈旧的观念,不破不立!”

    “说得好!”

    有人拍案而起,道:“大唐需要新政,需要新的变革,这天下该换个模样了。”

    姚崇接着又道:“陛下建设官邸,增补官吏,建漕运,建设安西镇,新设官邸,中书侍郎有十数人,六部职权重新划定,当今陛下所求的难道不是图变,图强吗?”

    话语声越来越激动,姚崇再朗声道:“自武德年间始,世家大族,门阀士族大肆兼并土地,大量人口没入隐户,充为奴失去了田地,自东征之后,新帝登基,杀得人头滚滚,律法之严苛古今罕有,难道陛下做了这些,还要让中原活回去吗?”

    苏味道抬手道:“新政!”

    这场喧哗下,还有人在说反对的声音,还有人反对这个没有雏形的新政,新政的路又在何方呢?

    姚崇站在众人身前,干脆站在桌上,他大声道:“自两晋南北朝以来,人们对于朝堂如同隔着纱,看不清摸不到,世人不知庙堂为何物,庙堂不知人世间疾苦,如今不同了,陛下将政令告知天下人。”

    “朝中政令通达,下至老农皆知朝中政令,朝中一言一行皆与民生相关,是陛下要扯开那张破布,让庙堂与坊间再无隔阂,如陛下渴求新政,我等当身先士卒,为陛下排除万难!”

    十四岁的骆宾王与杨炯看着同龄人一个个大声呼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