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四百六十二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钱

第四百六十二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钱(2/3)

书离开官邸,王九思还在对田亩数量震惊。

    张柬之正巧路过,见到王九思道:“我记得你,当初科举考试伱就坐在我前面。”

    王九思自然认识对方,也行礼道:“见过张典仪。”

    张柬之问道:“你在民部任职?”

    “不过是微末的文吏。”

    张柬之感慨道:“我们那一年许多人在朝中任职都是要从微末任职,你知道卢照邻吗?”

    “有听说过。”

    “他卢照邻也不过是崇文馆一个管典籍的,我们这些人中唯有裴炎,狄仁杰年纪轻轻就在朝中任要职。”

    王九思道:“狄仁杰与裴炎都在葱岭一战立功,在下岂敢与他们相比。”

    张柬之又叹道:“真是可惜呐,为何当初去葱岭征战的人不是我!”

    王九思又道:“如今吏治清明,朝政公允,我等还是有机会的。”

    褚遂良又回来了,两人齐齐行礼。

    走回民部,褚遂良道:“陛下有旨,去莱州寻访能够用海水制盐的人。”

    几个官吏闻言,便又匆匆离开。

    “王九思,你就不用去了。”闻言,王九思停下脚步。

    褚遂良吩咐道:“你去一趟文学馆,找魏王寻找海水制盐的相关典籍。”

    “喏。”

    临走前,王九思又听到了褚尚书对御史台的抱怨。

    在朝中任职的第一天,王九思很忙,他这一天都在跑,帮着民部递交各种奏章,一直到了天色完全入夜,这才回到家中,忙完了一天的事。

    中原各地的盐都是够用的,何况现在还有青海的盐。

    陛下还是觉得盐不够用,命人用海水制盐。

    海水无穷无尽,取之不尽,若真的能用海水制盐,中原就有了用之不尽的盐。

    深夜,长安城寂静。

    魏昶走入京兆府内,道:“狄书令,我们的人跟丢了,让慕容顺在安西都护府跑了。”

    狄仁杰看着书道:“知道了。”

    “是在下的人手不够灵醒。”

    “能够跟到安西都护府就不错了。”狄仁杰轻描淡写地道:“下一次他再来长安,还要盯着他。”

    魏昶道:“他还会再来长安?”

    狄仁杰颔首道:“会的。”

    魏昶应声道:“在下惭愧。”

    对狄仁杰来说这不过是一次尝试,这个慕容顺就是一只老狐狸,不良人能够跟到这个地步算是欣慰。

    乾庆六年谷雨时节刚过,朝中就开始科举。

    科举的时日很不好,天有不测风云,科举要开战的当天下起了一场大雨。

    天空雷声隆隆,一群学子都挤在朱雀门下躲雨。

    有官吏冒着大雨而来,朗声道:“陛下旨意,今年科举延后半月。”

    听到旨意之后,一众学子这才散去,过了半月再来考试。

    早已准备好的科举考场正在被大雨浇灌着。

    李承乾坐在武德殿前,爷爷也有八十七岁的高龄了,舅爷也七十八岁的高龄。

    高士廉抱怨着,道:“哼,你个老东西怎么还不死呐,老朽都要死了,你都快活成宫里的祥瑞了。”

    李渊笑呵呵道:“朕也想死了,那群小子都不让朕早点过世。”

    “当初老朽就不该听东阳公主的话养病,越活越久,当真是烦了。”

    舅爷讲话还是一如既往地抱怨,有些人看多了会烦,活久了他更烦。

    李承乾坐在武德殿的屋檐下,听着殿内两位高龄老人的抱怨,十分享受地喝着茶水。

    陛下的心思是不好猜的,这是宫里所有人的共识。

    李承乾从一旁的锅中捞出一颗茶叶蛋,一边吃着蛋,一边看着漫天的雨水,怡然自得。

    高士廉拿着一个杯子,这个杯子是用琉璃所制,道:“现在的琉璃都能做到这种地步了?”

    李渊道:“朕就不喜戴那眼镜,老眼昏花有什么不好,朕现在过得很开心,放眼看去,满眼都是美人。”

    高士廉打量着手中的玻璃杯,还往桌上敲了敲。

    老太公的举动吓得一旁的内侍肝胆俱颤,每一次磕碰在桌上,他们就会跟着吓一跳,虽说这是宫里烧出来的,可这毕竟是很值钱的物件。

    高士廉努着嘴举起手中的玻璃杯,通过玻璃杯还能看到一个个模糊的人影。

    随后,只听啪地一声,这位老太公终于将玻璃杯摔在地上,一众内侍见状齐齐下跪。

    李渊道:“朕早就想摔了看看其中奥秘。”

    殿外,当今皇帝李承乾依旧镇定自若地吃着茶叶蛋,价值上百贯的琉璃杯舅爷说摔就摔了。

    这东西的成本肯定没有百贯钱,算上人力与烧制的成本,勉强有个五十钱?

    舅爷高兴就好,随便摔,孙儿都是皇帝了,他老人家多摔一些都无妨,只要他老人家高兴就好。

    李承乾心中想着,揣着手而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