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817章 闻战而喜并力向西

第817章 闻战而喜并力向西(3/4)

胡姬中,显得非常珍贵。

    特别是许多立功的混血儿或者回部武士都希望娶汉女改善血脉,又进一步炒高了汉女的稀缺度。

    梅姑姓周,是一个从河南滑县来的年轻小娘,长得并不漂亮,五大三粗,饭食也做的不好,字也不识几个,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勤快和性格温和,但还是毫不意外的成了抢手货。

    对于安西汉人来说,胡姬和菩萨蛮在神州赤县是抢手货,但在本地三钱不值两钱,要多少有多少,根本不稀罕。

    对他们来说,娶个正宗的,脾气温柔的汉女,生下几个顺眼的继承人才是正事。

    至于想要漂亮的胡姬和菩萨蛮,再多纳几房或者去人市口买几个就是。

    向泰笑着,没去管儿子之间的小摩擦,老二还小,梅姑都十七岁了,明年再不嫁人她爹就要被枷号示众了,不可能等下去,倒是老大可以去试探一下周家的反应。

    他严肃的看着二儿子,指着屋内院子中瑟缩着跪在角落的三个男白奴和更小一些的半大白奴说道:“我跟你大哥要上阵杀敌,你以后就是这家的顶梁柱了。

    城外的田庄,衣帽巷的铺面,县衙每十日巡逻快班的差事,都要你去管,拿好你的枪,保护好母亲和妹妹们,做个真正的男子汉!”

    其实没有那么危险,因为出征之后,白奴就会在官府的监管下统一在田地里劳动,但是向泰为了让二儿子多一份责任感,是以故意这么说。

    果然二儿子听了这话,立刻就顾不上跟兄长撕吧了,一脸严肃满是责任感的提着腰刀,看向白奴的眼神也特别警惕,好像一下就长成男子汉了一样。

    “爹,我来了,这次我也要去,春珍自己在家我不放心,干脆让他回娘家待着。”正说着话,向泰的女婿从外面走进来了,后面还跟早已嫁人的女儿和三岁的外孙。

    向泰看到外孙,脸都笑开花了,赶紧让妻子过去接过来逗弄着。

    “阿弟这次也要出征吗,好样的,咱向家祖辈都是刀口舔血的好汉,这次涨了见识,搞不好就被啥贵人看上,进京营,进近卫军啥的。”

    女婿高兴的拍了拍小舅子的肩膀,在武装带上摸索了片刻,掏出一把在安西来说价值不菲的大佬左轮手枪。

    “拿上这个,十步之内神仙也能打死,危险时刻能救命!”

    “向泰,向泰,你家集合完毕没有,四塔白莲庙的祭祖法会就要开始了。”

    坊长在外面喊着,作为一家之主的向泰赶紧答应,带着女婿、长子,身穿戎装就赶紧跟着去了。

    四塔白莲庙中,七世珍宝大学者上师踩在黄土垫道的广场上,举着祭文正在朗读。

    “大虞大皇帝口谕:罗刹国本乃金帐汗国之臣民,侥幸崛起便为恶四方

    祖宗神明在上,诸天神佛见证,朕命四方华夏健儿尊吾诏令,兴讨贼伐罪之师

    当奋勇杀敌,上慰祖宗在天之灵,下绝儿孙后世之患!”

    朗读完祭文,西安城各家的祖宗神像和牌位,就被从四塔白莲庙中起了出来。

    众人自家抬着自家的祖宗,唱着带有陕甘口音的战歌,从四塔白莲庙中开始全城游街。

    这安西的文化,就是一个大杂烩。

    这种请祖宗或者本地神灵游街的习俗,是落户在这的大闽南籍汉人带来的。

    而与游街配合的唱腔,却主要以甘肃陇东的苦音腔为主,突出一起悲怆苍凉,这是陕甘大乱时活下来的汉人带来的。

    但平日里说话,又不是陇东口音了,而基本都说以关中口音为主的中原官话。

    吃食上更离谱,竟然大部分是河南风味的,因为安西四省最多的就是河南籍移民。

    “那是我向家的祖宗,是我们向家的祖宗,我们向家祖宗是夔东十三家的大将,是不屈鞑虏的好汉!”

    向征没资格去抬自家祖宗,只能在街边看,等看到自家祖宗的神像被抬出来的时候,周围跟他同宗的向氏子弟立刻鬼哭狼嚎的大叫了起来。

    吼声中,他们跟着祖宗神像沿街开始疯跑,嘴里开始有节奏的喊着号子,一面白底黑字的向字大旗,被他们摇晃地猎猎作响。

    这一支三百多人的向家祖籍是四川省夔州府大宁县,也就是后世重庆市的巫溪县,这里当年确实也是夔东十三家活动的地盘。

    不过向家的祖宗是不是夔东十三家的战将根本无法考证,因为他们的唯一能知道的只有向上三代,虽然不是雇农而是富农,但再向上追溯就不知道了。

    可现在,你要跟向家人说,他们祖宗不是夔东十三家与鞑子死战过的英雄战将,那他们一定要用火枪和钢刀跟你讲道理的。

    这样的情况在安西四省极为明显,出门在外嘛,身份都是自己给的,就跟闽粤之地现在随便抓一个人问,他都能给你像模像样说出一段祖先不屈鞑虏的英雄事迹一样。

    这也是安西四省,或者说所有参与了拓殖的汉人家族宗族文化在被满清击碎后,不断开始重建的一个缩影。

    安西使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