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华夏历史最弱?我来挑选参战人物 > 第1037章 打仗最重要的手段

第1037章 打仗最重要的手段(2/3)

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就是他要将司马懿这次带出来的军队堵死在他们打下来的城池里面。

    他之所以不选择进攻鹿谷城,就是因为在加上奈川城的军队之后,要想攻下鹿谷城的死伤太重。

    如果他没有将李存孝、韩信等人派去协助秦始皇的话,强攻想要攻下鹿谷城不是很难的事情。

    可问题就在于,攻下鹿谷城,并非是他们这条战线的终点,他们这条战线后面还有很多易守难攻的城池,不像秦始皇那条战线那么平滑。

    而且如果司马懿发现赵鸿他们分兵走了,他的心思就会活跃起来了,到时候肯定会想办法对赵鸿的军队动手。

    现在他如果能将这支军队吃掉,或者将其围困在城池当中,那就可以不用担心这一点了。

    在他准备前往支援的这段时间里,司马懿已经率领着军队到达了他的目标城池之外。

    赵鸿留在这座城池守城的是一名名为折御卿的将领,这位将领乃是北宋时期折家将的第三代子弟。

    虽然说宋朝时期文官压制武官,但其实在宋朝时期将门十分繁荣,甚至超过了很多朝代,从而诞生了许多有名的将门。

    就比如曹彬的曹家将、高怀德的高家将、折从阮的折家将、种世衡的种家将、姚兕所在的姚家将,还有就是名气比较大的杨家将和岳家将。

    这些将门的形成其实和一开始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有关,在他杯酒释兵权之后,那些武将们对于皇权的威胁大大降低,这种时候赵匡胤需要的就不再是对这些武将的清洗,而是对他们安抚。

    其安抚的手段就是和这些武将进行政治联姻。

    在北宋的九位皇帝里面,有八位的原配皇后是出自将门联姻,比如曹彬的孙女曹氏为宋仁宗皇后,曾外孙女高氏为宋英宗皇后、李处耘的次女为宋太宗皇后,外曾孙女郭氏为宋仁宗皇后等等。

    至于公主驸马出自将门的事情更是比比皆是,因此将门的待遇并不算差,只是因为皇权不给他们过大的权力,因此在官场上面被文官所压制,很多战争方面的武将话语权都没有文官高。

    这折御卿所在的折家和杨家乃是姻亲,折御卿的侄女就嫁给了杨业,同时也是佘太君的原型。

    他曾经随宋太宗北伐,率领折家军攻占三座城池,还曾经击退过辽军进攻,并且还是一场大胜,率军斩杀二十余名将领,俘虏五千。

    不过以他的战绩放在整个夏国历史当中,只能排在二流的中游,他的战绩不错但和薛仁贵等一流将领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现在他一个刚刚四十级的二流将领,带着城中八千士兵,要面对的却是城外司马懿、安庆绪等人率领的十万精锐,这根本就是一场不可能赢的战争!

    “各位!我们已经派出求援士兵了,殿下的援军肯定已经在路上,我们现在只需要守住,以殿下他们的行军速度,我们只需要坚持两个时辰,城外的军队必败!”

    “城外的这些军队虽然是鹿谷城的精锐,但是我们的实力也不差,若是我们能守住等到殿下大军前来将其剿灭,我们的守城将会是大功一件!”

    “我们可以一跃成为整场战役当中功勋最高者,可以让我们建立不世之功!”

    “现在拿起你们的弓箭,准备射击!”

    司马懿他们已经到达了城墙的视野范围内了,折御卿心中也在估算着对方在什么时候会进入到射击范围。

    而司马懿此时立于一面玄色帅旗之下,他身后的十万精兵列阵如黑云蔽日。

    安庆绪则是率领着他的幽州铁骑横槊立马,攻城他自己的军队可以不必上场,等会让他收编的那些安禄山军队出击便可。

    “准备攻城!”

    当司马懿的声音落下,他们中军突然架起数百座云车、冲车,弓弩手都对准了城墙,箭簇直指城头上的那些士兵!

    “就是现在,攻城!”

    刹那间,战鼓骤起,安庆绪手中兵器指向了城墙,周围的军队全都开始向城墙的方向前进!

    他们所攻打的这面城墙是之前赵鸿所进攻的那一面城墙。

    因为要在一天之内连续下城,所以当时赵鸿是以最暴力的方式破开城门的,现在被兽营所破开的城门成为了城池的薄弱点。

    虽然折御卿有下令修复城门,但一天时间他们也只能简单的用一些木板钉在城门破损处,根本无法形成完整的防守。

    “放箭!”

    折御卿立刻下令,城上守军箭雨倾泻而下,但却被敌军前排步卒的盾阵格挡,箭头击打在盾牌的铁皮上顿时火星迸溅而出。

    既然他进行了射击,司马懿自然是要进行反击的,他的军队当中推出了几家重弩,弩箭飞射而出,其中一发轰击在了原本就残破的城门上,另外几发则是压制城墙上的弓箭手,让他的弓弩手能进入到射击范围。

    “还击!”

    城墙上面不过一千多弓箭手,而司马懿的军中足足有八千弓弩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