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农夫是概念神?三叶草了解一下! > 第1204章 学会共生

第1204章 学会共生(1/5)

    跨维度联合学院的中央实验室里,全息投影正展示着各个维度的能量流动图谱。李阳站在投影中央,指尖划过代表734维度的金色光带,那里的能量花海正以稳定的频率绽放

    李阳:734维度的共生之藤已经进入第三代繁殖期,它们的种子里不仅保留了抗共振污染的基因,还进化出了识别早期污染信号的能力。

    小陈调出一组数据:您看这个——第三代共生藤的神经须能在污染信号出现前24小时就产生预警振动,比我们的监测仪器还早8小时。

    李阳:植物的预见性总是领先一步。星芽在1001维度的双螺旋区有新发现吗?

    小陈:星芽队长说,双螺旋藤与共生藤的杂交种长出了“阴阳叶”——向阳面的叶片吸收阳性能量,背阴面的则储存阴性能量,就像个微型能量转换器。

    李阳:把这种叶片的能量转换效率数据发给902维度,他们的液态浪涛区正需要这种双向调节能力。

    实验室的警报突然响起,红色的警示灯在天花板上旋转

    小陈脸色骤变:教授,根维度的能量读数出现断崖式下跌!溯洄藤的巨藤正在快速枯萎!

    李阳立刻切换投影画面:怎么可能?上周的报告还显示一切正常。

    投影中,根维度的能量河变得浑浊,原本金色的溯洄藤巨藤蒙上了一层灰黑色,气生根像断了线的风筝般飘落

    根维度研究员:通讯屏上的身影带着哭腔李教授,能量河底部冒出了黑色的淤泥,它们像有生命一样顺着藤蔓往上爬,所过之处,所有植物都在枯萎!

    李阳:检测淤泥的成分,是不是寂灭者碎片的变异体?

    根维度研究员:检测过了,成分完全未知,既没有虚无能量信号,也不含生命能量,像是……纯粹的“无”。

    李阳:是“维度虚无化”前兆。小陈,立刻召集所有维度的紧急支援队,带上最新培育的共生藤种子和唤雨草储备。

    小陈:教授,我们的飞船燃料只够支撑半数维度的运输,要不要优先……

    李阳:所有维度同时支援。让902维度的液态草通过能量管道输送“时空凝胶”,1001维度的双螺旋藤释放平衡能量场,734维度的能量花提供生命能量——告诉他们,根维度一旦崩溃,没有哪个维度能独善其身。

    通讯屏上同时亮起多个维度的画面,星芽的悬浮艇正在1001维度的双螺旋区升空,734维度的研究员们正将能量花的种子装进发射舱。

    星芽:教授,我们已经启动双螺旋藤的能量场,预计两小时后能抵达根维度。但这种“无”属性的淤泥,共生藤能抵御吗?

    李阳:不知道。但我们必须相信植物的韧性。你让队员们把共生藤种子与双螺旋藤的汁液混合,也许能增强它们的适应性。

    根维度的画面里,黑色淤泥已经淹没了三分之一的能量河,溯洄藤的巨藤只剩下顶端的一小段还保持着金色

    根维度研究员:淤泥里的“无”正在吞噬能量河的流动轨迹,再这样下去,整个根维度会变成一片死寂的虚空!

    李阳盯着投影中淤泥的扩散速度:小陈,计算淤泥的扩散系数,我要制定精准的投放方案。

    小陈快速敲击键盘:扩散速度是每小时1.2公里,能量河的总长度是47公里,我们只有40小时的时间窗口。

    李阳:让各个维度的支援队在能量河沿线建立20个投放点,每个点间隔2公里,形成交叉净化网。记住,投放时必须让共生藤种子与当地植物的根系接触,通过基因共鸣激活抗“无”基因。

    20小时后,根维度的能量河上空,无数艘悬浮艇组成了一道长链。星芽站在最前端的悬浮艇上,看着下方灰黑色的淤泥,握紧了手中的种子箱

    星芽:各单位注意,30秒后同步投放。10、9、8……

    随着倒计时结束,金色的共生藤种子像雨点般落入能量河,与同时注入的时空凝胶、平衡能量场混合在一起。种子接触淤泥的瞬间,竟冒出了银白色的烟雾

    星芽紧张地攥紧拳:是排斥反应吗?

    李阳通讯器里的声音保持稳定:不是排斥,是共生藤在分解淤泥。看烟雾的成分——含有大量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它们正在将“无”转化为最基础的物质粒子。

    投影画面中,银白色烟雾所过之处,黑色淤泥开始变得透明,露出下方清澈的河水。共生藤的种子在淤泥中扎根,藤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灰黑色的能量河逐渐恢复了金色。

    根维度研究员:教授,溯洄藤的巨藤开始重新抽芽了!气生根也在往淤泥里扎,像是在主动吸收那些“无”粒子!

    李阳:这就是共生的终极形态——不仅能抵抗威胁,还能将威胁转化为养分。小陈,记录下这个过程的基因表达变化,这对未来的维度防护至关重要。

    40小时后,根维度的能量河恢复了往日的清澈。溯洄藤的巨藤重新舒展,金色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共生藤的藤蔓缠绕在巨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