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启动后,各小组迅速投入行动。技术研究小组将跨维度飞船的防护系统升级为“量子纠缠护盾”,利用量子纠缠原理将原始能量的冲击力分散到多维空间,同时开发了“原始能量转换器”,能将狂暴的原始能量转化为稳定的可利用能源。
负责设备研发的技术人员对组长说:“量子纠缠护盾的理论测试已通过,但其能耗极大,即使用新型能源系统也只能维持8小时。原始能量转换器的转化率目前只有30%,还需优化核心算法。”
组长回应:“优先提升转换器的转化率,护盾能耗问题可以通过搭载备用能源模块解决。与李阳团队同步进度,他们的植物变体或许能辅助降低能耗。”
李阳团队在获取原始能量模拟样本后,发现特殊植物变体的基因在原始能量刺激下会发生剧烈突变。通过数千次实验,他们筛选出一种能在突变中保持稳定的基因序列,培育出“虚空藤”——这种藤蔓能分泌一种透明胶体,不仅能吸收原始能量,还能将其转化为温和的生命能量。
“虚空藤的胶体对原始能量的吸收率可达70%,”李阳向江小小汇报,“但它的生长依赖原始能量,离开维度夹缝后会迅速枯萎。我们需要在飞船外搭建可移动的培育舱,确保它在探测期间能持续发挥作用。”
精神系异能者小队则通过精神共同体,尝试向维度夹缝的方向发射温和的精神波动。三个月后,他们终于收到了微弱的回应——那是一种由纯粹能量构成的意识流,没有明确的语言,却能传递出“好奇”与“警惕”的情绪。
“它们对物质世界的存在感到陌生,”精神系异能者代表解析道,“我们需要持续传递‘和平探索’的意念,避免触发它们的防御机制。或许可以让虚空藤作为媒介,它转化的生命能量对无形态意识而言是无害的信号。”
经过一年的准备,第一艘探测飞船“寻源号”整装待发。飞船外部覆盖着虚空藤培育舱,量子纠缠护盾与原始能量转换器协同工作,精神系异能者小队全员登船,负责实时沟通无形态意识。
当寻源号驶入维度夹缝时,船员们被眼前的景象震撼:这里没有星辰,只有翻滚的能量云,时而化作金色的河流,时而凝结成水晶般的碎片。虚空藤的胶体开始发光,飞船周围的原始能量被迅速吸收,仪表盘上的能量读数稳定在安全范围。
“无形态意识正在靠近,”精神系异能者突然开口,“它们被虚空藤的生命能量吸引,情绪从警惕转为好奇。”
技术研究小组趁机启动原始能量转换器,将收集到的能量注入飞船系统。组长惊喜地发现:“转化率提升到了50%!虚空藤的胶体果然能中和原始能量的狂暴特性。”
随着探索深入,无形态意识开始主动与船员交流。通过精神系异能者的解读,众人得知维度夹缝是宇宙大爆炸的“余烬”,无形态意识是原始能量的聚合体,见证了无数维度的诞生与消亡。
“它们说,在维度夹缝的中心,有一个‘奇点残骸’,”精神系异能者传递着信息,“那是宇宙诞生时的第一缕能量凝结而成,蕴含着维度法则的原始模板。但靠近它会触发能量风暴,即便是无形态意识也不敢轻易接近。”
指挥官当机立断:“向奇点残骸推进,虚空藤和护盾全力运转,精神小队保持沟通,避免惊动无形态意识。”
飞船在能量云的裹挟中缓慢前行,越靠近中心,原始能量的密度越高。虚空藤的胶体开始出现裂纹,量子纠缠护盾发出刺耳的警报。就在此时,无形态意识突然组成一道能量屏障,挡在飞船前方。
“它们在警告我们,”精神系异能者脸色凝重,“奇点残骸的能量场会扭曲物质结构,飞船的金属外壳会在靠近时分解成基本粒子。”
技术研究小组立刻分析数据:“护盾最多还能承受30分钟,原始能量转换器已超负荷。如果强行突破,我们会失去返回的能力。”
江小小通过远程通讯下达指令:“放弃接近奇点残骸,收集周围的能量样本和空间数据后返航。安全优先,我们可以根据这次的资料设计更强大的探测设备。”
寻源号返航后,带回的样本彻底改变了两个维度的科技格局。原始能量转换器经过优化,转化率提升至80%,为星际航行提供了无限能源;虚空藤的基因序列被用于改进生态循环系统,沙漠星球上开始出现绿洲。
无形态意识传递的信息更具颠覆性——它们展示了维度诞生的过程:最初的宇宙只是一片均匀的能量海,因一次偶然的波动产生了“差异”,差异逐渐扩大,形成了不同的物理法则,最终演化出无数维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意味着,维度的法则并非永恒不变,”技术研究小组组长若有所思,“如果我们能掌握能量波动的规律,或许能在可控范围内调整局部空间的法则。”
这一猜想在三年后得到验证。技术研究小组利用原始能量,在实验室中创造出一个微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