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李恪:这家没我,要散 > 第930章 太原大疫

第930章 太原大疫(1/2)

    “大人,太原城内已经出现了数十人有了突然发冷,高热和大汗淋漓的症状。

    太原怕是产生了疫病了……”

    此话一出太原留守李道彦脑袋都大了,他没想到太原会发生这么大规模的疫病。

    而且这疫病他太熟悉了,这分明是痎疟的症状。

    (在唐代,太原和晋阳两个称呼是并存的。

    在唐代疟疾叫痎(jie二声)疟。)

    每次痎疟的爆发都会带走很多人的性命,不是不能治,而是治疗效果有限,不然也不会死那么多人。

    疟疾也不会被称为疫病。

    “除了太原城,其他地方怎么样了?”

    来人摇了摇头说道

    “情况很不好,很多村子都有发病的人群。”

    李道彦听后脑袋更大了,连忙问道

    “那病人与正常人分开没有,痎疟的传染性很强,不分开的话,整个村子都要染病。”

    来人听后微微一愣,随即有些为难的说道

    “大人,实在是分不开啊!”

    此言一出李道彦张了张嘴刚想要训斥,但是却怎么也说不出话来。

    因为他知道原因,将病人与正常人隔离之法秦汉就有。

    但就是因为一些腐儒,认为子女应无条件照顾患病的父母。

    因此,当家庭成员患病需要隔离时,儒家士大夫往往从道德角度出发。

    对隔离措施表示反感,认为其有悖于孝道和人情。

    但是他们也不想想,让正常人照顾病重的亲人。

    那么正常人难免会被传染,这样患病的人越来越多,最后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等这个结果出来之后,这群腐儒又要来抨击当权者没有作为。

    有时候李道彦都想将这群脑子不好使的腐儒干掉。

    就在李道彦苦恼怎么能劝太原城与周边百姓隔离治疗的时候,一名衙役匆匆跑进来。

    脸上还带着惊慌的说道

    “留守大人不好了,乐平县下辖的槐村上下三百一十五口全部染了疫病。

    县令崔瀚之在探查时不幸染病,经过多日救治崔县令病情加重。

    槐村死亡人数加剧,崔县令命人守住了村子,不让人进出。

    最终槐村与崔县令自焚于村子,全村上下三百一十五口无一人生还……”

    此言一出,李道彦顿时被惊的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此时他神情恍惚,嘴里喃喃自语着:

    “没了,没了,人没了……”

    站在李道彦身边的两人直到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连忙晃醒了极度悲伤的李道彦。

    “大人,现在还不是悲伤的时候,还有很多病人在等着救命呢。”

    李道彦听到救命两个字这才回过神来说道

    “对对对,还要救命,还要救命……”

    只见李道彦连忙从地上爬起来,连滚带爬的跑到案几旁,抓起笔就开始写奏折。

    不到一刻钟,李道彦便把所有事情详详细细的写了一遍,交给身旁的人说道

    “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让长安派人,送药,送大夫,对,天医阁,请孙神医来。”

    李道彦又把奏折抢了回来,在最后写上了自己的诉求,并请求让孙思邈来太原。

    最后有塞给自己的下属说道

    “八百里加急,要快,一定要快!”

    下属也知道这是要命的事情,也不敢耽误,行了一礼便跑了出去。

    随后李道彦看向衙役说道

    “将城南的地方空出来,把病人都集中到那里去,要快。

    太原周边村镇的也都隔离,哪个都不能例外,但凡有违抗命令者,通通给我关起来。”

    衙役没想到李道彦会下这种命令,但是一想到还在病中的百姓他咬了咬牙说道

    “喏。”

    等到所有人离开李道彦瘫坐在椅子上,要是可能,他会亲自前往长安谢罪。

    但是他不能,他是太原留守,无召不得回京。

    而太原的八百里加急也没有让李道彦失望,驿卒选择了北路干线。

    从太原出发,经平阳,沿汾水河谷而下,沿着渭水至蒲津渡河,西进长安。

    原本要两三天的时间,驿卒只用了一天多一点儿的时间便到了长安。

    此刻长安已经敲响了净街鼓,驿卒一冲进长安城便喊道

    “八百里加急,闲人避让!八百里加急,闲人避让!”

    原本还想拦下的金吾卫立刻收回了自己迈出去的腿。

    当驿卒被宫门前的侍卫抬进两仪殿时,李二正在与房玄龄等人商议铺设水泥道的事情。

    “陛下,太原传来八百里加急!”

    王全匆匆忙忙跑了进来,脸上还带着惊慌。

    不惊慌不行啊,实在是太原太重要了,是李唐的龙兴之地。

    哪里出了问题,后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