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战国帝业 > 第564章 屯田兵

第564章 屯田兵(3/3)

乐儿,我知道你的忧虑,但这项政令,是我思索了很久的,我相信是可行的。”

    “我依然持反对态度。”韩乐摇着头说道:“我不是不相信你,而是你有没有想过,边境的一些百姓,凭什么放着自家的生产不做去帮官府屯田呢?”

    田秀笑了:“太后,您这个问题问的太好了。”

    “我们目前差不多有600万人口,而我们这些人口,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中原地区。就拿邯郸举例,邯郸附近的农田实际上已经不够使用,即便官府不断开垦,也依旧满足不了农民的需要。”

    “这种情况在河东,上党,广阳,晋阳,甚至我的封国中山都有。大量的百姓手上并没有多少土地可以耕种。”

    “而我们刚刚从燕国夺得了大片的领土,另外在我国的北方地区,例如雁门、云中、渔阳等边郡,人口严重不足,那里有着大量的土地,等待开垦。”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把中原地区一些多余的人口迁移到边境地区,让他们作为屯田兵。如此一来既能缓解我们中原地区土地不够的问题,又可充实边境的防卫力量岂非一举两得?”

    实际上,田秀的办法借鉴了汉代的一种特殊职业兵“屯田兵”。

    西汉时期,汉庭要防守绵延数千里的北方边防线,单靠戍卒轮替补充边防军队,代价很大。

    汉文帝时谋臣晁错建议“移民实边”,开始组织向边疆地区移民。以后汉武帝进一步推行屯田,将征召来的士兵迁到边疆,就地居住,亦耕亦战。

    这些士兵成为特殊的职业兵。他们从国家得到了一块荒地,得到一定的补贴,但平时要依靠自己的耕作过活,轮流值勤。这种兵制后来成为汉朝的传统政策,一直沿用到东汉末年。

    屯田军可以保证边境地区的粮饷自足,对开拓边疆和巩固国防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这个政策也有弊病,简单来说,屯田的政绩与历代屯田的政策息息相关,在建立初期,屯田成绩比较显着,随着封建统治者日趋腐朽,剥削日益加重,屯田劳动者大批死亡或逃散,幸存者怠工,屯田也就逐渐变质瓦解。

    对此,田秀并不以为意,至少在他当政的时候可以保证屯田军的稳定,至于他死后,这项政策会不会被瓦解,那就不是他考虑的事了。

    一代人只做一代人的事情。

    韩乐非常聪明。

    田秀一说,她就明白了他的心思。

    不得不说,田秀的想法还是很美好的。

    但是问题也很多……

    就比如说,赵国如今的人口也很有限,名义上赵国有600万人。

    但如今的赵国占据着东起辽东,西至上郡北到雁门的大片领土。

    600万人分布在这么广袤的土地上,实际上并不拥挤。

    官府如果下令成立,屯田军将中原地区的百姓迁往边境,那么相信大部分人是不愿意的。

    田秀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韩乐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