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 第1263章 勤王军的困局

第1263章 勤王军的困局(1/2)

    崇祯二十七年七月初九。

    朱国弼率领勤王军从沛县出发,杀向山东兖州府鱼台县。

    鱼台县最早隶属于徐州,洪武七年改属济宁府。

    洪武十八年济宁府降为州,兖州升为府。

    自此鱼台县开始隶属于兖州府。

    与南直隶各地的望风投降不同。

    山东各府州县紧闭城门,没有要投降的意思。

    朱国弼只能停止北上的步伐,开始琢磨攻城。

    攻城战不但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消磨大军士气。

    朱国弼必须尽可能减少伤亡。

    与此同时。

    马士英的西路军正在围攻归德府。

    城中守军挡下了勤王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他们虽然守住了城池,但士气却不增反降。

    无他。

    只因看不到希望。

    从开始守城到现在。

    他们既没有援军,也没有接到朝廷会增援的消息。

    全靠他们自己守城。

    每天都会死人。

    为了防止瘟疫爆发,百姓们不得不忍着悲伤将尸体烧掉或者扔出城外。

    可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投降的意思。

    为什么?

    因为城中都是百姓,几乎没有士绅。

    士绅早已被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杀完了。

    这些底层百姓只认崇祯。

    毕竟崇祯给他们免除过赋税和徭役。

    在他们看来,崇祯如果有难,肯定会主动发出诏书,要求各路大军进京勤王。

    而不是由太子喊出勤王的口号。

    所以他们坚信城外的士兵是叛军。

    马士英一边与归德府守军鏖战,一边向北方走私粮食等物资。

    起初他只是放行给平辽大军运粮的商队。

    但是在得知南北粮食的差价后,他忍不住打起了走私粮食的主意。

    其实这事不能怪他。

    在南京府库丢失存银后,勤王大军就再也没收到过军饷粮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南京朝廷命他们就地筹措钱粮。

    就地筹措钱粮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让百姓士绅捐钱,二是倒卖物资。

    马士英本想使用第一种方法,但河南刚从天灾和战乱中度过。

    百姓们既没有多少钱,也没有多少存粮。

    马士英只能选择第二种办法,向北边倒卖物资。

    不得不说,粮食的差价让他挣得盆满钵满。

    不但能给士兵们发足军饷和粮饷,还能有不少剩余。

    唯一的缺点是粮草消耗太快,引起了南京户部的注意。

    为了尽快平账。

    马士英不得不在深夜放了一把火。

    为了稳定军心,马士英立刻向徐州索要粮草。

    如此一来,他进攻的步伐也停了下来。

    郑芝龙还是老样子,用各种理由拖延进攻的时间。

    ......

    七月初九的傍晚,徐州失守的消息传到了京师。

    一时间朝野震动。

    谢三宾既难过,又高兴。

    难过的是叛军已经杀到了山东,开始威胁京师。

    高兴的是史可法兵败后,朝臣们就要同意他召定王进京的建议,让定王带兵平叛。

    于是内阁首辅谢三宾立刻写了一份奏疏,并请内阁阁臣以及六部朝臣在上面署名。

    谢三宾首先找到了兵部尚书王家彦。

    兵部掌管兵马。

    如果他能在上面署名,后续的事就简单了。

    王家彦皱着眉思考半天,最后轻轻摇头:“谢大人,我不能在上面署名。”

    谢三宾瞪大了眼睛:“已经提前说好的事,为何突然又不署名了?”

    “因为这不合规矩!”

    “什么规矩?”

    王家彦回答道:“藩王不掌兵的规矩!如果同意让定王殿下掌握兵马,那永王可不可以掌兵?赵王,周王,唐王,蜀王可不可以掌兵?”

    谢三宾很生气,使劲将奏疏摔在王家彦面前:“别说那么多没用的,你到底署不署名?”

    “我不可能署名!”

    “好,”谢三宾说好的同时从怀里拿出了另一封奏疏,使劲摔在王家彦面前:“那我就把这封奏疏交到司礼监,请他们转呈陛下。”

    王家彦警惕的问:“你要干什么吗?”

    “呵呵,”谢三宾冷笑一声:“你打开看看就知道了。”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王家彦打开奏疏开始翻看。

    不看还好,看完之后他的脸色开始闪烁:“谢大人,你...你这是...”

    谢三宾嘴角微微上扬:“你没看错,如果你不同意定王殿下领兵,我就向陛下推荐你去领兵平叛。无论输赢,你都没有好果子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