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1990:从鲍家街开始 > 第465章 你不一样

第465章 你不一样(2/3)

但是约稿子的动作不能停。

    关于张守仁,周彦听余桦说过一个故事,跟莫言有关的。

    之前因为《透红的萝卜》出名,《人民文学》的编辑朱伟就很看好莫言,知道莫言要写一篇跟抗战有关的后,嘱咐莫言,写完一定要给他。

    不过后来莫言写完之后,恰好被张守仁看到,就把稿子要回去看了。

    看过之后,张守仁就说要把稿子发在《十月》上。

    这可把朱伟给急坏了,就跑去找张守仁要把稿子要回去,张守仁当然不干,双方就吵了起来。

    后来还惊动了两家杂志社的领导,经过协调之后,还是发表在了《人民文学》上。

    而那篇他们争抢的,就是轰动一时的《红高粱》。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他们这些编辑对于好作品的渴望是非常炙热的。

    抢稿子的事情时常发生,只不过像《红高粱》那种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情况,编辑们都是提前去占坑。

    张守仁问周彦这一句,自然也是想提前占坑,假如周彦最近有作品,他不是正好能看看么?

    面对张守仁的邀稿,周彦摇摇头,笑道,“最近没有什么……”

    他还没说完,史铁笙忽然开口道,“他其实写了不少作品,都不拿出来发表。”

    周彦愣了起来,史铁笙什么时候喜欢“多管闲事”了?这可不像他的风格啊。

    果然还是跟余桦在一起时间长了,受到了影响。

    张守仁听到史铁笙的话,好奇地看着周彦,“是么,你为什么不发表?”

    周彦嘴角抽了抽,说道,“因为作品都不太满意,就觉得没有发表的必要。”张守仁又看向史铁笙,“铁笙你见过他的作品么?”

    “见过一页。”史铁笙说道。

    “一页?”张守仁一脸的惊讶。

    不仅仅张守仁惊讶,周彦也很惊讶,他不知道史铁笙什么时候看过他没有发的,而且还是一页。

    唯一有可能的,就是在他办公室里。

    他办公室的抽屉里面,有一些没发表的稿子。

    但如果史铁笙翻过他的抽屉,应该看了不止一页才对啊。

    “你看到的那一页是什么?”周彦问道。

    “那一页内容并不多,但是能看出来故事发生在一个乡村的学校里面。”史铁笙说。

    “哦。”周彦点点头。

    他已经知道史铁笙看到的是什么了,在工作室办公室的抽屉里面,其实就只有两部半作品。

    其中两部是短篇,还有半部是只写了几万字的长篇,都是他闲暇的时候写的。

    而史铁笙看到的,便是那部长篇里面的其中一页。

    那部长篇,是周彦根据《别让我走》改编的,只不过写到一小半,觉得没什么感觉,就没有再写了。

    张守仁问道,“那是什么?”

    周彦笑了笑,“是一部科幻,肯定不适合《十月》发表。”

    《十月》这种杂志,肯定不会去发表科幻的。

    周彦以为自己这么说,张守仁肯定不会再问,但是他显然低估了一个老编辑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听到周彦说是科幻,张守仁不但不失望,反而兴趣更浓了,“是么,什么方面的?篇幅如何?写完了么?”

    “呃,长篇,不过只写了几万字,还有很多没写。”

    “为什么没有继续写?”

    “没时间。”周彦随便找了个理由。

    “你确实很忙。”张守仁点点头,又一脸热切地问,“既然写了几万字,可否拿来给我看看?”

    “这……题材不太适合《十月》吧。”周彦再次把题材不合适搬了出来。

    张守仁笑呵呵地说,“就算是题材不适合,是否也能满足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的好奇心?当然,稿子是你的,决定权在于你,我没办法强求。”

    一般情况下,《十月》确实不会发表科幻题材的。

    但那是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周彦写的,就未必了。

    张守仁对科幻这个题材并没有偏见,他认为所有的题材只是一种载体而已,能表达出什么样的思想,还是要看作者如何去写。

    譬如老舍先生的《猫城记》,虽说是科幻题材,但绝对是一部非常优秀的讽刺喻言。

    如果换个一般人,说自己写了篇科幻,张守仁恐怕不会感兴趣。

    但是对方是周彦,情况就不一样了。

    张守仁看过周彦的作品,特别喜欢其中的《树洞》以及《镇长之死》。

    甚至他认为,如果不是周彦太过年轻,这两篇都是有希望获得鲁迅文学奖的。

    很少有作家,能够一出道就写出《镇长之死》以及《树洞》这样成熟的作品。

    所以即便周彦说他的是科幻题材,张守仁依旧非常感兴趣。

    周彦正在纠结的时候,旁边史铁笙又说道,“作代会嘛,就是给我们这些作家坐一起交流的,周彦你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