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晋末长剑 > 第九十章 行田(下)

第九十章 行田(下)(2/2)

的竹棚下,好像在与什么人交谈。

    此人有些面生,看着像士人,却不知是哪家的了。

    一群人里面也就王爽年龄最大、地位最高,遂上前行礼、寒暄。

    片刻之后,梁州刺史孙和次子孙陵仗着父亲与张硕的关系,亦上前问好。

    张硕没有起身,只随口勉励了几句,便让二人离开了。

    待众人到齐后,杜义又开始介绍:此宅亦有庄客,多为周早年从义兴带过来的,一共百户,后又收拢了一些北地流民,加上分家的部曲庄客,今共有二百户,以种稻麦为业,田总计四十余顷。

    周为司马家当狗那么多年,就置办了这点产业?有人问道。

    自是不止。杜义笑道:这个庄园还没老夫家的大,周也只是偶尔来此住一下。

    弄得这么稀碎,一个庄园才几十顷地。孙陵晒笑道。

    就这四十多顷地,已经比你家多了,说什么大话呢?有人嘲笑道。

    孙陵不以为意,道:那是天子管得严,若不管,你看看石崇有多少地,阡陌纵横等闲事也。

    江南自不可与河南、河北媲美。杜义说道:平整的地少,确实稀碎。

    还有诸多湖泊、沼泽、河溪分割,想连成一片也难。听闻神龟年间只有二十顷好田,如今这般规模还是后来开拓的。周又与义兴周氏关系不睦,能这样已经不错了。

    一边说着,一边领着众人入内观看。

    甫一入内,众人便闻到股淡淡的臭味,放眼一看原来有庄客正在挑既肥。

    很显然,这里养了牲畜。

    大小屋舍百余楹,足够一个大家族四世同堂了。杜又说道:离建邺外城二十余里,比方才那座坞堡远,算不得近郊,不过也还不错。诸位一一

    可有作坊?孙陵出声问道。

    杜义一惬:这却是没有。

    那庄园里日常用度怎么办?

    吾闻洛阳禁军家人耕田之余制麸袋、马鞍,庄客亦这般。会编筐的编筐,

    会编席的编席,会制陶的制陶,会冶铁的冶铁,至于织布之类,家家户户都会。

    做好诸般物事后一一杜义伸手一指前方,道:那个草棚便是邸店,放在里面寄卖即可。说起来,会手艺的庄客家嫁娶都比一般人家要好,能贴补家用。

    众人了然。

    孙陵叹了口气,道:我不要了。

    王爽将他拉到一边,低声问道:此宅不错,为何不要?天家赏赐也就这一回,以后再想置办,要么垦荒,要么花钱买,你可想好了。

    有人想要离建邺近的,宁可庄田小一些;有人想要能直通河浦的,利于货殖;有人只想要大的,哪怕荒郊野岭也在所不惜;我只要有工坊的。孙陵说道:非为我也,乃为三弟之故,父亲特意写信回来交代的。

    你三弟?王爽回忆了一下,慢慢有了印象。

    就是他,开过年来就十七岁了。孙陵说道:父亲很宠他,有求必应,

    被惯坏了,终日不务正业。

    哦?王爽问道:如何个不务正业法?

    你应听过。孙陵不愿多说。

    王爽笑了,确实听过。

    十三岁偷抱父亲小妾,被他长兄(孙雄、太仆寺乘黄署丞)打了一顿。

    十四岁弄大了婢女肚子,又被打了一顿。

    十五岁迷上了打猎,窜入西苑猎狐狼,被守苑府兵捉住后,天子一笑置之,

    将他放了。

    听说今年对女人和打猎都没太大兴趣了,又在柴房烧东西,引发火灾孙和如此溺爱此子是有原因的。

    听闻他与元配妻子情谊甚笃,二人育有两子,即长子和三子。元配病逝前流着眼泪,让孙和照顾好他们的孩子,故怎么都下不了狠心。

    在王爽看来,孙家三郎如此不务正业,已然完了。

    他要工坊做什么?王爽随口问道。

    父亲赴任梁州前回了一趟家,为随行家兵置办皮甲,三弟闲极无事,跟过去看了。孙陵说道:他见匠人用草木灰泡水洗皮上油脂,有的草木灰去脂很快,有的就很慢。他说定然不是草未灰能去脂,而是草未灰中某物能去脂。当时没人在意,父亲走后,三弟偷偷在家烧草木灰——.

    王爽然,原来是这么回事。

    从十三岁到十六岁,马上十七岁了,一年一个兴趣,真是易变啊。

    见王爽这副表情,孙陵也苦笑道:兄长说让他当个道士算了,如此也算走上正途。

    王爽微微点头。

    当道土炼丹是正道,人可以服用,不说成仙,兴许能延年益寿。

    烧草木灰算怎么回事?确实不务正业。

    那就顺着他的意吧。王爽拍了拍孙陵的肩膀,道:兄弟一场,给他个庄园,一辈子衣食无忧,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