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我穿越明末了但金手指丢了 > 第二百七十九章 和谈要有底气

第二百七十九章 和谈要有底气(1/2)

    陈新甲他们不懂为什么一句话可以把建奴大军吓退,只是没看过后世大人物们如何出口术,舞动世界风云。

    但那要基于曾经显示过的强大实力,才能做到一句话便不战而屈人之兵。

    若非王小龙真有燕京城下几乎一人破北虏十万大军的战绩,建奴奴酋们又那里会轻易相信?

    那个被重重围困的孤胆忠臣卢象升,更是会一如原时空历史上一般全军覆没,毫无活路。

    这一次,文官们对于这位异人王朴的重要性更有深刻认识了。

    但也更忌讳了。

    靠武人才能和谈,那还有他们这些文官什么事?

    大宋朝以“优待文官”着称,高薪养廉是宋代官制的一个特点。秦桧作为南宋初期的权相,其收入非常丰厚。王小龙根据历史记载估算了他的薪酬和福利,并将其折合为现代价值。

    宰相基本俸禄约3600贯(月俸300贯)这是官方账面的固定薪水。

    其他职位与加衔收入由于常兼任其他职务(如太师、领玉壶观使等),这些职位也有俸禄。这部分使得其实际固定薪俸远高于基础宰相俸禄。

    各种贴补与福利包括禄米、职钱、公用钱(类似办公经费,但常可部分私用)、职田的收益、随从衣粮(佣人补贴)等。宋代高官的福利制度非常优渥,这些补贴的总和往往数倍于其基本工资。

    皇帝赏赐金银、帛匹、宅邸等。例如,宋高宗曾赐予秦桧豪华的宅第。对于秦桧这样的宠臣,赏赐尤其丰厚,是其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可能的灰色收入作为权相,巴结、贿赂者极多。虽无确切数字,但史料记载其家财巨万,“富敌于国”。这部分难以量化,但无疑是其庞大财富的主要构成部分。

    将古代货币折算成现代价值非常复杂,学界也有多种方法(如米价、黄金价、白银价、购买力平价等),不同方法结果差异很大。王小龙主要采用米价折算这种相对直观的方式进行粗略估算。

    秦桧的官方合法年收入折算至今,大约在2000万至3000多万元人民币的区间。这还未计算皇帝的大量实物赏赐和金银。

    考虑灰色收入与总资产:史料称秦桧富可敌国,其总财富远超其年薪。据《宋史》载,秦桧死后,其家产被没收,数额惊人。虽然没有确切数字,但其财富等级无疑是亿万级别的。考虑到其权势和贪腐程度,其实际可支配的财富可能数十倍于其账面年薪。

    关于秦桧死后遗产的具体数额,历史上并没有留下确切的数字记载。尽管缺乏直接的确凿账目,但多数史料均暗示其通过权钱交易积累了巨额财富。

    多种史料用“富敌于国”来形容秦桧家族的财富,意指其财富堪比国库。这虽然是一种夸张的文学形容,但也反映了在当时人心中,秦桧的财富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秦桧及其家族的生活极尽奢华,这从其日常用度、营造府邸等方面可见一斑。维持这种生活需要巨大的财富支撑。

    有史料记载,明朝成化十一年(1485年),疑似秦桧墓被盗,盗墓者“获金银器具巨万”。

    光是墓葬陪葬金银器都有这么多,可知这个奸臣贪污搜刮了多少财富。

    而这个秦桧,原来在北宋时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首次见于史书还是因为主战。后来他夫妇也被扣押在金国多年,受尽金人屈辱,恐怕已经得了斯得哥尔摩症了,被放回去后当了南宋高官,从此与宋高宗赵跑跑一起患了恐金软骨症。

    这个卖国主和派,看到了金人打不过长江,于是与主子挞懒密谋约好,放他回宋便会倡和议,主张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实在卖国,又揣摩上意,知道宋高宗家又忌岳飞功高震主了,便下狠手杀了岳飞。

    岳鹏举死得冤吗?

    只要是由秦桧这些文官去和谈,岳飞不死才怪。

    但反过来说,若不是文官去搞和谈,根本也不必谈了,岳飞的岳家军都平推到朱仙镇了,步兵也就走几小时的事,马上便打进开封,恢复汴京了。

    至此还须要谈什么?!

    秦桧不搞死罢免几个能打的大将,把局势恶化下来,怎么能显出他在战情劣势下的口技本事?

    秦桧通过近二十年的权相生涯,利用高额俸禄、帝王赏赐以及难以估量的灰色收入,积累了在当时看来极为惊人的财富,其家族富可敌国并非虚言。

    可是他与大金构建的这个和议,只维持了也是二十年左右,虽然丢弃了大片北方土地,让岳飞与韩世忠等大将与宋军浴血奋战恢复回来的国土全部丢弃,大战事没有了,但边境仍然冲突不断,在秦桧死后不久,《绍兴和议》便被金人打破,1150年金海陵王完颜亮篡位完颜亮弑君篡位,成为金朝第四位皇帝。完颜亮是极具野心的君主,他的上台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积极筹划灭宋。

    双方再次大战,直至蒙古在1234年与南宋合作灭金,这80多年内,南宋还是主要依赖岳家军旧部与将领抵抗金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