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时空,卢象升是天启二年的进士,所以他其实算是文官。
但因为他文武双全,女真兴起入寇辽东,他自请练兵一支天雄军往辽东抵挡清兵。
所以朝廷曾任命他为五省总督,对付流寇,曾经大败老闯王高迎祥,后因丁忧致仕。
后来清兵屡次入侵,卢象升被夺情起用入卫京师,坚持对清兵强硬作战,最后寡不敌众,壮烈战死于巨鹿贾庄。
这位是王小龙在大明时空最想面见的明末三大名将之一。
听说卢象升在锦州,他恨不得快马奔驰,直奔锦州见他一面。
因为,王小龙只怕再不去,便要连他最后一面也见不上了。
原时空里明末早该已经发生的明清最后一场大决战---松锦之战,在这个时空不知为何,仍未发生。
可是,如今塔山城与笔架山粮仓遇袭……本时空会否马上爆发松锦之战,他真不知道。
所以,当陈新甲找上虚弱无力的他,说要赶往锦州,避免因为和议失期而双方误会,并要制止大明与后金之间爆发大战时,他不管自己身体不适也同意了。
为了不在军中露面,令全军失去信心,王小龙没有再骑马,改为跟不少文官般坐轿子或马车,而且两女之中,必有一位侍候在旁。
王小龙遭到重创一事,只有陈新甲与少数几名使团和将领知道。
这也是陈新甲要求秘而不宣的,唯恐动摇军心。
塔山那一夜夜战之后,随军的一千五百名军兵与锦衣卫,已经是惊弓之鸟,而且全军不溃,还是因为知道大明新战神,王少保就在军中,而且当夜大战建奴精锐,把来犯建奴及死士打败驱逐了。
他已经是全军核心,不能出事,也不可以有事。
故之,每当使团停下休息时,这位王少保的两位侍女换班露面时,大家虽然惊艳,却也没存什么太大不满。
只有御史言官李御史口中骂道:岂有此理,王朴此人好色贪花,实乃粗鄙小人!
李大人,王少保虽有文气,然出身山野仙门,并非进士及第,本身实乃武夫。我等出身清贵之人,又何必与之斤斤计较。陈新甲却捻须微笑:何况彼当夜与建奴血战一场,血染征袍,受伤也应属实,侍女陪同照顾,亦无不妥……
只是他们却不知道,多名负责抬轿的轿夫,却只觉抬着王少保这位大人与侍女,不知何故竟然十分轻松,一路上仿佛清风拂面,浑身舒畅不止,还精神百倍,一点都不感觉疲倦。
每当要跟其他轿夫换手时,他们还意犹未尽,有点不甘不愿的呢。
当然,他们也绝不承认,是为了偷看轿中出来那位仙子们面色红润,粉雕玉琢般的美人儿。还有一路上每逢竭息时,便从马车厢上匆匆下来与之交替的另一位美人。
大队人马走了几十里,来到了杏山卫城。
杏山是明朝在辽东地区重要的防御据点,其地理位置对于抵御后金(清朝前身)入侵的战略意义重大,并与宁远、锦州、山海关等共同构成关宁锦防线的基石。
这也是一个左边靠大山,右面大海的城堡。
作为前方松山城与后方塔山粮草屯积仓库之间的一个中间站,它也是驻了兵的。
但据松山及杏山驻军报告,当夜清兵直接绕过了他们,在夜里直扑塔山,后来又匆匆撤走。
大队建奴骑兵,一人双马,来去如风。
当夜里,明军龟缩城堡中,无人敢出城拦阻。
王少保,由此看来,后金精锐只是来骚扰袭战,并非大军来攻。陈新甲:我等在此依城扎营,夜宿一宵,明日一早再赶往下一站松山城过夜。
一切但凭陈大人作主。王小龙跟随使团文官们住进了杏山城。
顺便也参观了一下这个在原时空后世已看不到的小城。
相信是松锦大战后被清兵拆毁了。
杏山城池不大,但也有坚固的石墙。这是屯堡最显着的特征,为了应对清兵开始小量装备小型火炮的攻击,墙体十分厚实。
有瓮城用于加强城门防御,一旦敌人闯入瓮城,将陷入四面围攻。
也有碉楼哨塔,用于了望和射击,提供制高点优势。
夜。
一轮秋月高挂黑夜天空。
军营围绕中的小城堡中,一间罕有窗户可以望出城堡外的房间中,王小龙正与小桃在床上相对而坐,进行双修。
而无聊的秋叶,只得呆坐窗前,望着窗外的明月发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秋叶口中低声念叨:古人诚不我欺啊。
城堡的窗口很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