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我穿越明末了但金手指丢了 > 第二百五十五章 黄尘障目、鬼哭墩台

第二百五十五章 黄尘障目、鬼哭墩台(2/2)

战略任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它的存在,迫使清军无法绕过它直接攻击宁远或山海关。要想南下,必须先拔除塔山这个钉子,否则后勤线将暴露在明军的威胁之下。因此,它是掩护宁远乃至山海关的前沿屏障。

    后勤层面,它也是名副其实的“生命线”。

    这是塔山最为核心的重要性所在。它是明军后勤供应的陆运节点;从山海关、宁远向锦州前线输送兵员、粮饷、军械(如火药、炮弹),陆路必须经过塔山。它是明军补给线上的核心中转站和物资囤积地。

    同时它也是明军后勤补给的海运终点;为了避开陆路漫长的运输线和清军骑兵的骚扰,明朝后期极大地依赖海运。从天津、登莱等地的粮船,经由渤海海峡,直接在塔山附近的笔架山登陆。

    在原时空的历史上,明朝末年大明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对清作战松锦大战,笔架山粮仓是洪承畴十多万大军的“命门”。所有海运来的粮草在此卸货,再经塔山转运至锦州前线。因此,塔山-笔架山区域成为了明军整个辽西军团的生命线所在。

    它的得失存在,最后成了明清一决胜负的关键;

    在松锦大战的最后阶段,皇太极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他并未直接强攻明军主力大营,而是派军奔袭,一举攻占了笔架山粮仓,切断了明军的后勤补给。

    粮道被断,直接导致了洪承畴大军军心崩溃,成为了明军最终惨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原历史上,大同总兵王朴正是因为在此战中率先提前突围逃走,才被事后处死。

    随后,清军围攻塔山,守将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血战到底,城破后全军覆没。塔山的陷落,标志着明朝辽西防御体系的彻底崩溃。

    在心理与象征层面上,塔山是大明辽东防线的“信心支柱”。

    皇太极在松锦大战中“围锦打援,断粮夺塔”的战略,精准地抓住了塔山这个要害。塔山的失守,不仅直接导致了洪承畴大军的覆灭,也敲响了明朝在辽东统治的丧钟。因此,在明末对清作战中,塔山虽小,却是一个足以影响整个战局的战略重地。

    塔山的存在,是明军在关外依然保有战略主动权和心理优势的象征。只要塔山还在,就说明宁锦防线依然完整,关外的土地尚未全部丢失,朝廷仍有收复失地的希望。它的陷落,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失败,更是一次沉重的心理打击,预示着明朝在辽东的经营彻底失败,防线不得不全面收缩至山海关。

    朔风卷起塔山驿道上的雪沫,狠狠拍打在使团队伍的旌旗上。王小龙与祖孝义并骑行至一处缓坡,眼前豁然展开的景象让所有人屏住了呼吸。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