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我的餐馆通古代 > 第1303章 放弃出游

第1303章 放弃出游(1/2)

    不管后世如何评价孔子周游列国的活动。

    单单从孔子自己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周游列国是非常失败的。

    不仅没有达到宣扬自己思想的目的,反而是屡次被诸国国君冷落。

    甚至有那么几次险些命丧异国。

    十四年的时间里,孔子去过七个国家。

    但实际却基本都是集中在鲁豫两省境内。

    五十五岁离开鲁国后,孔子第一个去的是卫国。

    卫国国君卫灵公表面上对孔子以礼相待,实际上却只是把孔子当成了吉祥物。

    孔子的主张并不被卫灵公所接受。

    随着双方的“蜜月期”结束,卫灵公对孔子愈发的冷淡。

    孔子见在卫国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于是带着弟子离开卫国去了曹国。

    当时曹国正面临外敌宋国威胁以及国内贵族倾轧的局面。

    对于接待孔子这件事,曹国君主根本没有丝毫的兴趣。

    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更是无法让曹国君主接受。

    短暂在曹国停留后,孔子只得南下去了宋国。

    到了宋国之后,孔子也没安生几天。

    孔子对宋国司马桓魋三年时间花费海量银钱只是为了给自己修一个石棺很是不满。

    于是当众指责了桓魋的奢靡行为。

    这让桓魋大为恼火,果断派兵追杀孔子一行。

    在逃离宋国的途中,孔子甚至和一部分弟子失散了。

    到达郑国时,孔子一行已经狼狈不堪。

    因此被郑国人嘲笑为丧家之犬。

    孔子对这种讥笑不仅没有发怒,反而坦然受之。

    离开郑国后,孔子应陈湣公之邀去到了陈国。

    陈湣公对于孔子的主张十分赞同,孔子也因此在陈国停留了四年之久。

    可陈国毕竟只是诸侯国中一个不起眼的小国。

    吴国和楚国之间燃起战火,波及到了夹在中间的陈国。

    为避刀兵之祸,孔子准备去往蔡国。

    可行至陈蔡两国边境时孔子一行被围困,绝粮七日险些丧命。

    还是楚昭王出兵帮孔子解了围。

    楚昭王虽然救了孔子,但对他的政治主张却并不买账。

    孔子只得继续前往蔡国。

    然而蔡国当时也因为被战火波及,国君蔡昭侯正忙着迁都事宜根本无暇理会孔子。

    孔子等待几个月之后却意外等来了蔡昭侯被贵族刺杀的消息。

    无奈之下孔子只能经叶国去往楚国。

    期间他和叶国国君叶公沈诸梁(就是叶公好龙那个叶公)辩论数次。

    叶公对孔子的思想也是十分不赞成,二人不欢而散。

    短暂停留后孔子去往了楚国。

    可是楚昭王依然无视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而且次年楚昭王便因病离世了。

    孔子只能重返卫国。

    回到卫国之后孔子开始远离政坛,专心教授弟子。

    一直到鲁哀公十一年,孔子的弟子冉求在齐鲁之战中立下汗马功劳。

    冉求将其归功于孔子的教导,这让孔子在鲁国的声望再次得到提升。

    当时鲁国的执政者季桓子(没错,还是他)为了让孔子的声望为己所用,于是下令召回孔子。

    孔子结束了十四年的漂泊生涯,以近七十高龄返回了故乡。

    回到鲁国之后季桓子仍旧没有让孔子参政。

    不过这个时候的孔子也没有这份心思了。

    他把心思都放在了杏坛讲学以及修订古籍之上,直至去世。

    纵观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期间去的却都是些不起眼的小国。

    除了楚国在当时算得上霸主级别的存在之外,其他国家都是内忧外患不止。

    可即便是这种小国,也基本没有人会在乎孔子的奔走呼吁。

    孔子数次返回卫国,在卫国待的时间也最长。

    可仍旧无法打动卫灵公,甚至一度被卫灵公怀疑孔子有异心。

    唯有陈国的陈湣公将孔子视为知己。

    然而陈国自己在乱世之中都没有什么自保的能力。

    吴楚两国战火的余波都足以摧毁这个风雨飘摇的小国。

    (孔子死后第二年,陈国就被楚国灭了)

    孔子想要在陈国实现自己的抱负,完全就是没有任何的可能性。

    十四年的时间也彻底让孔子认清了现实。

    他想要天下仁治、重塑周礼荣光的愿望也终究只能是愿望。

    只能说孔子生在了一个错误的年代。

    当时正值乱世,天下诸侯无一不想强大自身、吞并其他国家。

    孔子所追求的仁治在这个时候显得太过不切实际。

    如果把他放在一个大一统的年代,或许一切就会不一样了。

    当然,这也只是如果。

    毕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