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我的餐馆通古代 > 第1165章 各自回报

第1165章 各自回报(1/2)

    杨勇并没有表现的过于激动。

    他只是一脸郑重的说道:“多谢父皇。

    但还请父皇一切以大隋为重。”

    杨坚没有再说,只是幽幽的叹了口气。

    柴荣面临的情况比杨勇略好一些。

    本身后周在郭威和他两代人的努力下,国力与后晋不可同日而语。

    十国则因经历君主迭代、内政混乱、战事频起诸多负面因素的加持下江河日下。

    在他的发言中,他与赵匡胤先南后北的策略截然不同。

    性格较为刚硬的他决定趁南方混乱之际,一举集中优势兵力将契丹击溃乃至消灭。

    然后借着北伐的余势南下,将南方的诸国分别平定。

    其实这两种战略无所谓谁更胜一筹。

    正如后世邓公所言之黑猫白猫论一般。

    只是大多数强硬派的皇帝更加赞同柴荣的做法罢了。

    尤其以大明朱家的皇帝为甚。

    毕竟有了大宋被北方异族欺压数百年的先例在。

    大明皇帝一个两个别管能力如何,首要的目标总是北方的蒙古。

    柴荣此次前来也不光是为了参加聚会。

    更为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向任小天多要一些火枪火炮。

    这样无论是野战还是攻城战上都能取得装备上的优势。

    现在的他已经开始着手北伐事宜,火器这些东西自然是多多益善。

    他也从任小天这里明白了一句话,那就是一切恐惧都源于火力不足。

    到时候若是能有万门火炮同时开火,那不管契丹骑兵有多么骁勇善战也不过是炮下之鬼罢了。

    只是这事他暂时没有当众提起,准备等散场之后单独找任小天沟通。

    毕竟不止是他,别的皇帝也都还惦记着宋末的火器呢。

    柴荣说完之后坐下归于沉寂。

    轮到宋朝皇帝之后赵匡胤终于是忍不住了。

    他直接起身发言道:“燕云十六州已经尽数被朕光复。

    现在大宋的国力日盛,可谓是兵强马壮。

    加上小天的火器加持,一举将契丹消灭指日可待。”

    说罢之后他还用不知是挑衅还是什么别的意味的眼神看了一眼柴荣。

    好像在说,陛下,朕已经先你一步北伐成功了。

    柴荣嗤笑一声,并没有把赵匡胤的事放在心上。

    在他看来收复燕云十六州只是北伐的第一步而已。

    若赵匡胤因此就沾沾自喜,那他的成就也不过如此了。

    赵匡胤见柴荣没什么反应,顿觉有些尴尬。

    “朕自得了小天的教诲之后,开始重视原本的重文抑武一事。

    刻意培养提拔了一批青年军官进入朝堂。

    与日渐形成规模的文官相互制衡。

    这次朕竭尽全力也不会让原本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再次诞生。”

    赵匡胤说完军事方面的事情后把话题转到了自己的朝堂之上。

    任小天微微点点头。

    有了经验教训之后,再加上与其他皇帝相互沟通交流学习。

    赵匡胤的政治头脑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若是他之前还有种武夫皇帝的气质,那他现在就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全能帝王了。

    赵匡胤发言完毕坐下,接下来就到了宋仁宗赵祯。

    赵祯在位期间可谓是宋朝国力的巅峰时期。

    因此经济、文化方面的问题自然没有多少可说的。

    但是他也已经按照任小天以及其他人的建议开始着手处理背后的隐患了。

    只是办事稳妥的他并没有像宋神宗那样大力的变法,以免激起不必要的反抗。

    而是选择慢慢的潜移默化,以质变取代量变。

    唯一头疼的就是冗兵问题,其中牵连的利益盘根错节。

    即便赵祯身为皇帝,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好在有了潘美、曹彬、岳飞等武将的帮助,冗兵的战斗力也不像之前那么低下了。

    虽然短期内还不适合起兵北伐,但总的来说已经初步具有了战斗力。

    在面对辽国的威胁时也不再总是吃败仗,而是互有胜负。

    相信再有个几年的功夫,等军队战力再上一个台阶之后就能正式发动北伐了。

    毕竟赵祯虽然是位仁慈的君主,但并不代表他就没有统一天下的愿望。

    赵煦那边相较之下就刚猛的多了。

    与太皇太后高滔滔的权斗中大获全胜,彻底掌握了大权。

    本来就属于狂热好战分子的他,有了援军和火器的加持下又岂能不出兵北伐?

    只是他倒也没有直接对辽国下手,而是找了相对弱小的西夏练手。

    接连的胜利更是让他信心大涨,磨刀霍霍的准备随时对辽国动手。

    这的确是个好时机,因为在辽国背后的女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