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西北边境的子民,甚至西北官员小吏被西夏掠去者众多。</p>
当然,也有一些大宋西北子民,甚至官家小吏,主动叛国逃去西夏。”</p>
张浚点了点头,这一点他是赞同赵官家的说法的。</p>
赵官家说的都是事实啊!</p>
赵吉看到张浚听得认真,他故作愤恨的表情,握紧拳头,咬牙切齿道:</p>
“张爱卿,你说从大宋叛逃到西夏的汉人,可恨否?”</p>
一身浩然正气的张浚最恨汉奸和卖国贼了,他已经被赵官家的话语和表情所打动,不知不觉之间,他也学着赵官家的样子,握紧拳头,咬牙切齿道:</p>
“叛逃至西夏汉人,甚是可恨!”</p>
“好!”赵吉正色道:“英雄所见略同。朕亦是如此!</p>
朕甚是憎恨叛逃至西夏的大宋汉人。</p>
朕知一个逃至西夏我大宋汉人,姓曹,他在我大宋仁宗皇帝时,乃是大宋西北军中的一名小校,因战败而叛逃归降于西夏。</p>
他在西夏国却混得风生水起,做到了把关太守的高官,带领西夏兵将,阻拦大宋仁宗皇帝派出的伐夏大军,没少斩杀我大宋汉家兵卒!”</p>
博览群书、见识非凡的张浚,听着赵官家话,他忽然想起了赵官家所提之人是谁了。他启奏道:</p>
“官家所言之人,莫非就是八十多年前,大宋仁宗皇帝时,叛逃到西夏给李元昊卖命为换富贵的曹勉吗?”</p>
赵吉听到了张浚的话后,他立即用赞赏的目光看向了他。他还真没有想到面前这位三年前进士及第的张浚,今年也不过才二十四岁,知道的还这么多。看来历史上的名臣张浚,确实不是读死书的人,见识还这么广泛。</p>
“正是曹勉这个叛宋卖国贼!朕每读史至此,甚恨之!”</p>
赵吉看到了张浚已经猜出来了,他就不没有必要再多费口舌了。</p>
他又愤恨地说道:“只可惜,曹勉这种叛国降夏之人,在西夏为将,杀了大宋军兵甚多。</p>
他曹勉在西夏居然一生富贵,曹氏家族显赫!”</p>
赵吉说完,狠狠地一拍大殿内还没有撤走的八仙桌,震得桌上的茶盏跳起,倾倒。</p>
张浚立即手忙脚乱地拾起被发怒的赵官家拍倒的茶盏,重新摆放好,然后他恭敬地启奏道:</p>
“官家息怒,微臣听闻曹勉这个叛宋卖国贼,已经于二十多年前病死。其临死之前,身上旧疮化脓溃烂,数日不能吃食,也算其得到了报应!”</p>
“哼!”赵吉故作盛怒未消的样子,说道:</p>
“曹勉这个叛宋卖国贼的老匹夫,活到了耄耋之年,才旧疮化脓溃烂而死,太便宜他了,朕甚恨之!”</p>
张浚也非常赞同赵官家的看法,这老东西也算得到了善终,实在是太便宜他了!</p>
赵吉话锋一转,道:</p>
“朕听闻之前出使西夏的我大宋使臣回奏:</p>
西夏国把关太尉曹勉,有一孙女曹氏,长至十四岁时入宫,始封为才人,颇得当今西夏国主李乾顺宠爱,如今曹勉之孙女曹氏刚刚进位为贤妃。”</p>
张浚依然陷入赵吉给他带进的仇恨节奏之中,他愤恨地回奏道:</p>
“此事微臣虽不知,但我大宋使臣回奏,想亦是真的。</p>
唉!叛我大宋国之汉人曹勉在西夏荣华富贵一生,其孙女又被进位为贤妃。此事,微臣甚是不平!</p>
然则,像曹勉这种叛宋卖国的匹夫,无论其在西夏或是其子嗣孙女在西夏荣华富贵之事,大宋子民特别是大宋西夏子民和兵将们,越少人知道此事才更好!</p>
否则,更多险恶之人,将会效仿汉奸曹勉投敌叛国!”</p>
赵吉拍了拍年轻人张浚的肩膀,说道:</p>
“张爱卿之言在理,</p>
然,不用朕计,不能起到震慑想投敌叛国之宋人!”</p>
张浚思考着自己的办法,只堵大宋军民的嘴和耳朵,不让他们说、不让他们听,那确实如赵官家所分析的那样根本行不通。</p>
赵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