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明末:边军不退 > 第1116章 一视同仁

第1116章 一视同仁(1/2)

    秦良玉此话一出,杨用脸色一红,不过很快被压下,怒声道:“秦将军…你虽为土司,但也受朝廷和陛下恩施,此时国难当头,为何只看个人利益?为国出力难道还要看吃饭与否吗?为国尽忠,难道不比一两顿饭重要?”

    这话一出,别说那些白杆军了,就是秦良玉的脸色也黑了起来。

    这群大人们啊,大道理总是一套一套的,可是落在实处的又有几个?

    正如杨用所说,此时国难当头,但是杨用心里下意识的将责任推给秦良玉,这种事情,已经成为他的本能了,或者说,这种手段,是做官必学必会的,否则升不上去的。

    秦良玉一米八的个子,站起来比杨用高了一大头,铁甲环身,四川独有的民族挂件,随着动作叮当作响。

    “你要做什么?你也要造反?”杨用被吓得往后退,可是嘴上并不饶人。

    他太清楚对面的人性格了,秦良玉这样的人,若是男儿,怎么着也是被士林推崇的人物,可她是个女儿身,在这个时代,女人做的再多再好,也要被男人认可才做数。

    秦良玉丈夫被诬告病死之后,能压死人的闲言碎语从来没有断绝过,多难听的话秦良玉都不会放在心上,可唯独有一点…秦良玉是忍不了的。

    那就是不忠。

    自己丈夫为国尽忠却被太监诬告,最后病死狱中,身上的冤屈虽然被洗干净了,却总是受人诟病,所以秦良玉做什么事都小心翼翼的,生怕有什么不对,被外人再说他丈夫与她的白杆军不忠。

    她的族人,他丈夫的族人,为了大明死伤何止千百?到了最后落个不忠的名声,秦良玉死都不会瞑目的。

    在这事情上面,秦良玉当得上君子的称呼,杨用知道,也清楚,所以…他才会一次又一次的逼迫秦良玉。

    因为他知道,秦良玉不会鱼死网破。

    君子可欺之以方,天底下从来都是这样的。

    秦良玉抖了抖身上的灰尘,沉声道:“杨大人不是让末将拒敌吗?末将这就去!”

    “拿枪来!”

    当下有一彪形大汉,拿过来一把长两米左右的巨枪,枪身与平常白杆军的白杆枪一样,只不过粗壮几分,枪头更是比别的枪头大两倍不止。

    整个巨枪重三十三斤。

    听着并不重吧?

    可是三十三斤的巨枪作为兵器来说,已经很重很重了。

    根据出土文物和史料记载,古代兵器重量可分为三类:

    轻型武器:单手刀剑普遍1-2斤,如越王勾践剑不足2斤,汉代环首刀1.6公斤,陕西秦陵佩剑三斤二两。

    中型武器:

    长枪:木制枪杆约10-15斤,铁杆或特殊长枪可达20斤4

    重型刀斧:仪仗用偃月刀5斤(明代),实战用大刀如王国宁30斤、吴三桂墓葬出土刀12斤1。

    礼仪\/虚构武器:文学作品为突出武将神力常夸大重量,如关羽青龙偃月刀82斤(实为36斤东汉计量),李元霸双锤则是800斤纯属虚构了。

    “砰!”

    秦良玉接过巨枪一挥,杨用头顶的乌纱帽都差一点被吹飞。

    不过此时杨用哪里顾得这些,看到秦良玉要出手了,他大喜过望,因为新军入邯郸作乱的责任,他全都能够推出去了。

    只要白杆军与新军交手,那他就可以说是土司官兵不守规矩管教,这才生出祸端,再加上他上下打点,这次的事情说不定还能成为他在往上一步的助力!

    官场从来都不看对错,也从来不看功过,而是看有没有人脉,看有没有利益,若是有人脉有利益,白的也能是黑的,黑的也能是白的。

    秦良玉这三千五百人,一年的粮草军饷加上军备加起来,可有三万两之多,这么多钱都被贪了个干净,吃也吃饱了,自然是白杆军全死完了,才能安心了。

    白杆军那些士兵心中有气,身上也因为饥饿没劲儿,但是长久以来刻在骨子里的执行力,在秦良玉拿起巨枪之时发挥作用,所有人都按照队形集结。

    “报…将军,营外有人前来送粮!”

    秦良玉一顿,有些不可置信:“什么?送粮?”

    秦良玉转头看着杨用,语气中有些欣喜:“杨大人,这是朝廷的粮草到了?”

    杨用也是懵的,但是这便宜不占白不占,当下点头道:“对对对…是拨付给将军的粮草…后续还有,还有的。”

    秦良玉不是傻子,从杨用的表情就看得出来,这粮食不是他送的。

    “报…营外的人要找阿布尔,说粮食是给阿布尔的。”

    当下场面有些尴尬,杨用硬着头皮道:“那…可能我们的粮食还没送到…后续会有的,一斤都不会缺”

    秦良玉深吸一口气,实在不想再和杨用说什么了…

    “营外的人,是谁?”

    “打着巡政使与镇国公的旗号,其余的不知道。”

    杨用一听就急了:“就是他们…他们就是贼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