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战,乃是河套之战,石勒、冉闵大破鲜卑、匈奴联军。
第二战,乃是河北大战,冉闵在冀州境内如入无人之境,吊打袁绍诸军。
第三战,乃是邯郸之战,冉闵最终不敌曹军优势兵力的围攻。
第四战,乃是肤施之战,石勒、冉闵大破匈奴、奚联军。
第五战,乃是蒙坑之战,冉闵最终不敌北周军优势兵力的围攻。
…………
至于石勒,目前主要经历了六次大战役,三胜二败一平。
第一战,乃是河套之战,石勒、冉闵大破鲜卑、匈奴联军。
第二战,乃是官渡之战,石勒率并州军主力与曹军主力对峙,不分胜负。
第三战,乃是黎阳之战,石勒率并州军主力被曹军大败。
第四战,乃是肤施之战,石勒、冉闵大破匈奴、奚联军。
第五战,乃是并州大战,石勒最终覆灭晋国。
第六战,乃是蒙坑之战,石勒最终同样是不敌北周军优势兵力的围攻。
…………
从中不难看出,石勒、冉闵虽然对异族几乎没输过,但是遇到步兵大兵团就不行了。
于是乎,在了解这一切之后,汉帝—刘裕的心中也就此了然。
几天之后,消息传开,北方震动。
果不其然,在北周大军压境的大势渲染之下,北方百姓无不感到惶恐不安。
一方面是石勒败了,冉闵败了,甚至连冉闵都战死了。
百姓们内心恐惧不安,强如石勒、冉闵都败了,他们担心朝廷最终会不敌北周。
另一方面也是基于这个原因,这个时期的北方百姓对战争早已充满恐惧,心里面急需要一位主心骨。
这就好比你以前只有盾牌加长矛,结果对方有飞机、坦克、大炮,你是远远不如。
等到你自己也有飞机、坦克、大炮的时候,你就立马觉得翅膀硬了,一下子就支棱起来了。
结果等你得而复失,再次失去飞机、坦克、大炮的时候,你的内心就将充满深深的恐惧和不安。
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河北大地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百姓们的内心早已经伤痕累累。
想当初,公孙瓒、袁绍相争于河北,最终是袁绍胜出。
当袁绍统一河北之后,那么袁绍就成了百姓们心中的保护神,心里才觉得踏实。
结果当河北大战爆发之后,袁绍诸军被冉闵吊着打,那么冉闵就支配了河北百姓的恐惧。
河北大战,这是一场没有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说到底它就没有赢家。
这个问题还得从讨董之战后说起,彼时的天下群雄逐鹿,可却有着六位汉室宗亲各自坐镇一州。
他们分别是:幽州刘虞、并州刘渊、兖州刘岱、扬州刘繇、荆州刘表、益州刘焉。
从大汉的角度来看,汉氏宗亲自然是正义的一方,谁对他们动手自然就是邪恶的一方。
比如,公孙瓒灭了刘虞自然就是邪恶的,袁绍又灭了公孙瓒自然就是正义的。
比如,青州黄巾灭了刘岱、刘备自然就是邪恶的,曹操又灭了青州黄巾自然就是正义的。
比如,袁术派孙策灭刘繇,可后来孙策、曹操、吕布三家又联手灭了袁术。
那么,袁术自然是邪恶的,孙策、曹操、吕布就是正义的。
比如,李氏氐灭了益州刘焉之子—刘璋自然是邪恶的,刘裕又灭了李氏氐自然就是正义的。
唯一例外的是,同为汉氏宗亲,荆州刘表、益州刘焉却一心只想分疆裂土。
此举违背了先帝命宗亲镇守各州的初衷,因此,刘裕后来倾覆刘表在荆州的统治就是正义的。
综上不难看出,五位汉氏宗亲,以及袁绍、曹操、吕布、孙策、刘裕都是正义的一方。
唯独从曹操、吕布争夺兖州,再到争夺徐州,最后袁绍、刘渊、曹操三家爆发河北大战。
从孙策、曹操争夺淮南,孙策、刘裕争夺荆州开始,一切性质就都变味了。
自此之后,大汉诸侯之间爆发的战事再也没有正义与邪恶之分,直到鲜卑崛起。
自从鲜卑崛起之后,大汉诸侯之间有了共同的敌人,共同的目标。
所谓一致对外,秦汉大战是第一次尝试,魏吴同盟是第二次尝试,如今却是第三次尝试。
只可惜第一次尝试,因为曹操、刘裕的自私,所以导致破产。
第二次尝试,因为司马懿的缘故,所以导致曹操的败亡。
第三次尝试,因为石勒、冉闵的败、亡,所以出现了变故。
现在随着冉闵之死,河北、山西等地开始变得动荡,百姓无不感到惶恐不安。
要说在河北大战期间,冉闵乃是山西百姓的英雄,河北百姓的噩梦。
再到刘裕组建新的朝廷,并州势力重归大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