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血之孙吴 > 第1456章 南方霸主(三)

第1456章 南方霸主(三)(1/2)

    历史上的东晋,乃是在北方逐渐沦陷之后,从而南渡建立的政权。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西晋时,其北方领土就是从曹魏手里篡来的。

    司马氏凭本事打下来的地盘就只有南方,而在北方沦陷之后,司马晋还能够掌握的领土就只有南方了。

    真可谓是北方怎么得来的,结果又以另一种方式给还了回去,最终只能保住自己打下的领土。

    而司马氏在南方的统治却又得依靠士族才得以延续,这使得东晋自建立之初,其大权就已经掌握在了士族的手中。

    反观我方的地盘几乎都是靠我和我方将领一寸一寸亲手打下的,官员、将领都由我提拔、任用,这使得我的疆域十分稳固。

    军事上,我军采用了义务兵役制度,这使得我军可以拥有源源不断的兵员。

    在此前提下,我方治下还大兴工商业,还地于民,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士族豪强们对土地兼并的问题。

    除此以外,我军还采取了军功制度、退伍制度、抚恤制度,以及新的爵位制度等等。

    这让将士们在战场上可以做到舍生忘死,无后顾之忧,从而极大地保障了我军的战斗力。

    相比东晋军队分为中军、外军,我军却是只分为军团,地方上则有都督负责辅兵一事。

    这使得军团为正规军,负责镇守边境、征讨四方,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地方上的辅兵负责维持治安,镇守城池,其中优秀者可补入正规军之中。

    此为二级军制,在此前提下,我军甚至可以省却练兵的问题。

    政治上,我方以“兴复汉室”为主要目标,除了扶持刘裕在北方复盘大汉以外,我方也在南方征讨不臣。

    地方行政上,我方延用州、郡、县三级行政规划,县以下则为乡、亭、里三级。

    州中有刺史、都督,分管文武之事;

    郡中有太守、都尉;

    县中有县令、县尉;

    乡有乡正;

    亭有亭长;

    里有里长。

    所谓十里一亭,十亭一乡,十乡一县,十县一郡,五郡一州,如是而已。

    由此,原先的南方四州被拆分为了八个州(不包含我方控制下的新徐州和汝南、南阳二郡),总计四十个郡。

    人口方面,我方治下有人口三千万,大约占到了如今天下人口的一半。

    这个世界在大汉鼎盛之时,人口有大约一亿五千万,现如今加上涌入的外族人口还有大约六千万。

    近二十五年(从黄巾之乱算起)来,天下人口损失达到了六成,而这还是算上了这些年来新出生的人口。

    也就是说,实际的人口损失达到了至少七成,而这主要存在于北方。

    在大汉鼎盛时期,南方的人口就只有大约三千万,占到总人口的二成。

    现如今,南方的人口依旧还有大约三千万,几乎没有损失。

    这是因为这些年北方流民陆续南迁,从黄巾之乱以来,人口的南迁大概有过五次。

    第一次是黄巾之乱时;

    第二次是董卓之乱时;

    第三次是中原群雄混战时;

    第四次是北方冬季延长之后;

    第五次是曹魏覆灭之后。

    这五次人口迁移使得大量的北方人口流入南方,从而不仅带来了人口的红利,同时也加速了南方的发展。

    然而历史上北方的人口一直都是南方的2-4倍,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南方的耕地面积不足,所以导致无法承载太多的人口。

    加之,自东汉以来士族豪强对土地兼并的问题就十分严重,这也为我方大兴工商业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因此,我方在经济上以工商业为主,再细分一下的就是以农业、手工业、轻工业、商业为主。

    农业方面,我方以粮食、茶叶、桑蚕种植,以及家畜、家禽、鱼虾养殖为主。

    手工业方面,我方以制作陶瓷、丝绸、纺织、家具、车驾等为主。

    轻工业方面,我方以为军队服务,生产兵器、甲胄、舰船、攻城器械等为主。

    商业方面,城市以商贾开设店铺,民间以商队运输货物进行贩卖为主。

    种种因素相加,再辅以工商业税收代替农业税收,使得我方的税收收入大大地增加。

    以此为基础,保证了还田于民的大政方针,使得百姓们都能有田可耕。

    同时,由于人口的增加,更多的耕地也被开垦了出来。

    这使得南方可以承载更多的人口,可以接纳更多的流民南下归附,同时也保证了我方在低税下反而拥有了更为充足的粮食保证。

    所谓藏富于民,只有让百姓富足,国家才能强大!

    加之每年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百姓们家里出产的粮食根本吃不完。

    而我方又稳定粮价、物价,百姓们因此都愿意将多余的吃不完的粮食拿出来贩卖,从而给官府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