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另一边,张之维修行结束,离开天门峰,回到龙虎山,召集师兄弟们,开始今天的授课。
张之维授课的地方是天师府的校场。
这个地方,优点是路过的人都能来听,很多不是张静清徒弟的道士,也会来听张之维讲课。
缺点是环境有些嘈杂,不够清静,不过,张之维自带一种气质,待在他的身边,心就会很容易静下来,所以,倒也影响不大。
张之维授课的时候,吕慈正好锄完地,扛着锄头回来。
都在龙虎山待了好几年了,龙虎山锄地狂魔的外号早已经路人皆知,他也不藏着掖着了。
张之维的周边已经围了很多人了,吕慈来得晚,也不去和道士们挤。
他把锄头头朝上,柄朝下的立在地上,自己飞身一跃,稳稳落在锄头上,盘坐下来,认真听课。
其他道士对此也都见怪不怪了,继续听着张之维讲道。
张之维给众人讲解了一些修行中的道理之后,他看向田晋中:“小田,你觉得要在修行一道有所成就,最重要的是什么?”
田晋中想了想说道:“应该是天赋,悟性,以及毅力。”
张之维点头:“你说的很对,几年前,我让你把睡觉的时间拿来修行静功,你能坚持下去,这就是毅力。”
“但还不够,因为你当这是一场磨炼,要达到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并为此倾注自己的情感,如此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其意大抵是说,当吾人登山之时,心中之情便充盈于山间,而观海之际,胸中之意则洋溢于海上。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也应一样!”
“师兄,我一定会记住的!”田晋中连连点头道。
一旁的吕慈则是在心里暗道,自己应该已经达到张师兄说的这种境界了。
他现在就是爱上了锄地,对锄地一道注入了极大的情感,已经爱上这种感觉,每天不去来几锄头,他混身不自在。
到了这个时候,他也算明白,为何张师兄动不动就修行了,不是像大耳贼说的那样是龙虎山的“工贼”而是真正喜欢上修行这种感觉。
课讲完了之后,师兄弟们陆续向张之维请教了一些问题,张之维也一一作答。
吕慈也向张之维请教了问题,问了关于虎豹雷音和震劲的问题。
张之维给他讲解了一下,但吕慈依旧没明白,这几年来,他长进很大,但总感觉差点意思,但又说不清具体差在哪里。
见道理说不通,张之维让众人散开,让吕慈走过来,他要让吕慈亲身感受一下。
吕慈走到张之维的面前。
“向我攻击!”张之维说。
吕慈心里一凛:“张师兄,我不是想和你切磋!”
“不是切磋,你我对掌,我会控制成和你一样的力道,让你从两股力道的碰撞之中寻找到不同之处,看能不能给你启发!”张之维说道。
闻言,吕慈放下心来,对着张之维一掌打出,张之维还以一掌。
两掌相对的瞬间,吕慈觉得张之维掌中的劲力神妙无比,明明力道大小相当,但却轻而易举的便把他的劲力震得崩溃,让他失去平衡,就连肢体动作都变形了,“噔噔噔”的连退数步,差点摔倒在地。
“对掌是让你感受劲力,而不是让你一对就飞出去,沉住气,如果一样的力道,你还一触即溃,那你就别请教了,拿起锄头,滚下山锄地去!”
张之维这句话说的有点不客气,吕慈却没有生气,口传心授,这得多大的恩情啊,一般的师父都不会如此细心地教导,他怎么可能因为这么一句话就埋怨张之维?
说起来,当初陆家大院的时候,张之维的话更加不客气,但他对张之维的敬畏却是不减反增。
一定得接住……吕慈心里一横,再次起身一掌打向张之维,张之维回以一掌。
劲力相碰,吕慈被震的一个激灵,差倒飞出去,但他忍住了,强行对掌,持续的感受张之维这一掌的劲力。
对掌过程中,吕慈感觉自己发出的劲力,在张之维的劲力面前,就好像是惊涛骇浪之中的一叶扁舟。
张之维的劲力每震动一次,都是惊涛骇浪,要把他倾覆,但他都强行忍住了。
即便在外人看来,他的姿势很不体面,时而躬身如虾,时而扭曲如蛆,但他至少忍住没有被打飞出去。
张之维见吕慈能勉强接住,暗自点了点头,总算是有长进。
随后,他便向吕慈仔细展示了震劲中的各种细节,弹劲,抖劲,旋劲,荡劲……
这些劲力吕慈也会,甚至能用如意劲模仿出来,但和张之维相差很大,现在他身临其境的感受各种劲力的巧妙,对他的修行大大有益。
在对掌的时候,他的思维完全集中,纯粹的在自身的性命去感受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