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投降了?雄伟的【新郑】城未发一箭,就投降了?
众目睽睽之下,洪石头做了一个令众人不禁莞尔的动作——这位大楚西平君满脸难以置信地抠了抠耳朵。
既然韩军已经开城投降,那么洪石头和众将也就没了继续筹划战斗的必要了……众将争先恐后地冲出中军大帐,放眼望去——果然!
新郑城,已经城门大开。
身穿一席青绿色王袍的韩王徒步出城,在一队看稀奇一样伸着脖子的武军骑士的护卫下,领着韩国的一众官员,均徒步出城。
在骑着战马、高大威武、甲胄上还残留着刀刻斧凿痕迹的武军骑士身边,这些韩国的贵族显得格外矮小。
此外,城中的一队队韩军士卒们也全都赤手空拳地走出来……洪石头只是粗略地扫了一眼,就立刻明白韩王为什么会选择不战而降了——
成群结队的韩军士卒,看起来老幼参半,兵员质量惨不忍睹。
有的头发花白的老头子,一瘸一拐地走出来。
还有的少年、幼童,身上披着的衣甲晃晃荡荡的,明显大了不止一号。
“一国之羸弱,竟至于斯。”洪石头喟然一叹。
这些老弱病残,可能就是韩国最后的‘可用之兵’了——外无友邦援助、内则元气尽损,韩国已经彻底废了,继续负隅顽抗也是徒劳的。
即便如此,洪石头还是心情复杂。
毕竟韩王的投降,代表着韩国社稷的覆灭啊……
抱着复杂的难言心情,洪石头在兴奋的众将簇拥下,来到阵前,从战车上垂下头,打量着赤足而出的韩国君主。
面色白皙、胡须稀少、身形消瘦,满脸愁苦相……一身青绿色王袍,穿在身上晃晃荡荡的,更显得整个人都十分憔悴……卖相着实不佳。
当代韩王,乃是韩国第九位国君——姬姓,韩氏,名咎,是历史上的韩厘王。
此兄于公元前296年即位为韩王,至今也才仅仅过去了四年而已。
从真实历史上来看,此兄的生平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一无是处’。
或者用八个字来概括——屡战屡败、丧师失地。
列举一下真实历史上此兄的生平吧——
韩厘王三年(公元前293年),韩厘王派大将公孙喜,率领周、魏联军攻打秦国,秦军在【伊阙】打败联军二十四万,俘虏公孙喜,史称‘伊阙之战’。
韩厘王五年(公元前291年),秦国攻打韩国,夺取韩国的【宛】。
韩厘王六年(公元前290年),韩厘王将【武遂】一带二百里的土地割让给秦国。
韩厘王十年(公元前286年),秦军在【夏山】再次打败韩军,斩首不计其数。
随后的十年时间里,韩厘王学乖了,开始老老实实给秦国人当狗,勉强渡过了十年的太平岁月……等到韩厘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5年)的时候,韩厘王又觉得自己行了!
是年,秦国丞相、穰侯魏冉攻打魏国,韩厘王胆大包天,居然派遣将军暴鸢率军去救援魏国,结果魏冉打得韩军抱头鼠窜、杀死韩军四万余人……
于是韩厘王又老实了,认认真真地跟秦国认错,然后继续给秦国当小弟。
但是众所周知,这种墙头草行为是最招人恨的!
韩厘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73年),赵国、韩国进攻韩国的【华阳】,韩国向秦国告急求救……秦国也痛恨韩国的反复无常墙头草行为,第一时间没有选择出兵援救。
韩国派使者来到秦国会见穰侯魏冉,魏冉问:‘事情很危急吗?’
使者:‘还不是很危急。’
魏冉很生气:‘你就这么帮你家国君干活儿的?韩国的官员们车马不绝于道地来秦国求救,你还说不危急……你tm的跟我吹什么牛比呢。’
使者说:‘如果真正危急的话,韩国就会改变立场投靠别的国家了……因为情况还不危急,所以我才来到这里。’
于是,该使者就这样以韩国再次改变立场为威胁,这才勉强换取了秦军的援助……同年,韩厘王去世,结束了倒霉的一生。
……
洪石头从战车上跳下来,将韩王搀扶到战车上:“大王快请上车。”
对于怎么处置这位亡国之君,洪石头显然没什么发言权的……他要保护好这厮,等待楚王的决断。
而在此期间,肯定要给这哥们儿充足的尊重——亡国之君也是君啊!身为臣子,哪怕是对于敌国的国君,也要保持尊重……这是战国之世的老规矩。
韩厘王面色愁苦,盯着身边高大威猛的武军骑士们,颤颤巍巍地道:“韩国愿降……听闻楚王当初善待卫国降君,希望楚王也能……”
洪石头咳嗽一声:“等见到楚王的时候,再去和我王说罢。”
韩厘王闭上了嘴,脸色依旧愁苦。
洪石头大手一挥:“传令——两个千人队率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