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一点来说,此前东非政府对非洲猪瘟的迅速反应,可以说不仅仅是对本国养猪业的保护,同时是对世界养猪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反映了东非在制度层面的优势,毕竟前世,非洲猪瘟在非洲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当时非洲各国没有能力对其进行控制和治理。
如果在非洲猪瘟爆发的早期,就可以控制住其蔓延趋势,说不定就不会出现21世纪,非洲猪瘟在全世界的蔓延情况,而是限制在非洲内部。
前世非洲猪瘟正式被确认是在1921年的肯尼亚,而东非能在1917年确认这种病例,这反应了东非政府相对健全的牲畜疫疾监控和防治体系。
虽然说东非的专家仅仅是比前世早几年时间确认这种病毒,但其中的意义完全不同。
因为本时空里,东非对非洲的殖民和开拓行动,可是直接引发了非洲地区的“生物大灭绝”,像非洲野生猪类,数量也下降了一个惊人的程度。
这也意味着,即便确认非洲猪瘟时,东非猪瘟的野外携带者,数量比前世要少的多,而东非相关领域专家,研究的样本自然也不多,虽然依旧没有阻止非洲猪瘟的爆发,但已经在现有水平下,把经济损失降到了最低,并且最终达到可控范围之内。
弗里德里希说道:“马哈赞加省和图利亚拉省,即便是有限开发,也有成为东非粮仓和肉仓的潜力,这两个省份气候,地形等条件,有利于农业的大规模开发,在帝国内部,综合农业条件也算中等偏上水平。”
马哈赞加省和图利亚拉省的面积加在一起,大约三十万平方公里,占据了整个马达加斯加一半的面积,虽然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河流众多,水源充足,更关键的地方在于人口也不多。
因此,不管是发展种植业,还是畜牧业,都有很大的可发掘潜力,其农业发展条件,至少比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有优势的多。
当然,马达加斯加岛气候最优越的地区,还是要属中部的高原地带,不过高原主体在伊默里纳王国手中。
弗里德里希说道:“伊默里纳王国的开发,能够带动我们马哈赞加省和图利亚拉省的经济发展,毕竟伊默里纳王国的各项条件,比我们这两个省还要优越,唯一的缺点就是伊默里纳王国的人口还不够,至少应该增加到千万规模,才能勉强算合格。”
“没有充足的人力,经济作物种植的成本就降不下来,所以,伊默里纳王国三百万的人口还是太少,我们应该加速向这个法国殖民地的移民力度。”
这些年来,东非实际上也在往伊默里纳王国投放移民,当然,东非向一个法国殖民地投放移民的目的显然不单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移民,来对伊默里纳王国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也是东非的一个长期国策,不仅仅是伊默里纳王国,但凡东非周边国家,东非能插上一手的几乎都有相关措施。
而其中也揭示了东非政府的巨大野心,那就是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类东非文化圈,从而拓展和奠定东非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
在硬件上,东非通过对这些地区输入白人和黄人移民,使其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毕竟东非就是一个黄白混血国家,这也意味着东非和单一肤色人种,或者两种以上肤色人种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有天然的隔阂。
单一肤色很好理解,至于两种以上肤色人种国家,就比如美国,巴西,印度这种,美国和巴西人种构成比东非更加复杂,尤其是黑色人种,至于印度则是棕色人种,更加特立独行。
软件上,则是文化和思想输出,即便未来东非周边人种和东非趋同,文化隔阂如果不打破,那也起不到太大效果。
毕竟,恩斯特早就确定了一点,那就是未来随着东非的发展,终究有一天,东非会因为经济和社会因素,不得不引入移民,那同文化,语言,价值观的移民显然更符合东非标准,也更容易融入东非。
这一点在前世欧洲就已经有了典型案例,毫无疑问东欧的移民比中东移民更加优质,他们在价值观上崇拜西方,不会像中东移民要求那么多,造成的社会问题也更少。
而现在东非的情况是,除了东非以外,周边地区类似东非一样的同文化混血人种基数还不够多,所以,推动这些区域的人口增长,就是目前东非政府积极做的事情之一。
恩斯特可不想东非像前世非洲大陆一样,存在大量阿拉伯教信徒,亦或者是印度人,拉低未来东非社会的精神面貌。
弗里德里希说道:“过去十几年里,伊默里纳王国人口增长,帝国就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不过这显然还不够,接下来,应该加快这个过程,反正远东移民足够多。”
1929年,马达加斯加总人口大约在五百万以上,而前世这个时期,马达加斯加的总人口也就三百万上下水平,而现在,仅仅是占据马达加斯加不到一半面积的伊默里纳王国人口就达到三百万之多。
这些多出来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