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对弗里德里希说道:“苏联这个国家很特殊,我们不用和他们一般见识,只要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就好,他们骂一两句,反而对我们不是坏事,毕竟,苏联可是整个国际社会的禁忌,他们这样做,反而有利于我们参与国际事务。”
苏联如果不骂东非,而是夸奖东非,那才是致命的,许多国家或者可以依据这一点把东非视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叛徒”,说东非通“工”。
弗里德里希点点头说:“和苏联如果牵扯到一起,确实不是什么好事,毕竟我们本身就是帝国主义一员,理论上是不能和苏联有所瓜葛的。”
理论上不能有所瓜葛,甚至要表现出对苏联的极端反感和厌恶,但事实上这个世界看起来最反苏的国家,东非,英国和美国,却事实上也是和苏联最眉来眼去的三个国家。
反倒是德国,奥匈帝国还有日本,不怎么和苏联打嘴仗,但却是最坚定的反苏分子。
……
北方牧场。
从上个世纪开始,处于索马里和东非高原之间的干旱草原地带,就已经成为了东非全国最主要的大牧场之一,塔纳河沿岸,一直到下游的三角洲地带,水草丰茂,驯养着大批牛羊和马匹。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东非版图的扩张,其他大牧场的崛起,对当地的产业形成了巨大冲击,同时,随着东非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进口乳畜产品,在东非国内市场的份额也在不断加大。
比如阿根廷,巴拉圭等南美国家的牛肉,皮革和奶制品,随着和东非贸易的扩大,进入东非市场,这些优质畜牧业产区,本身产量就大,畜牧业产品质量更是东非本国大部分牧区难以比拟的,因此在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北方牧场的风光已然不再。
同时,因为环境问题,北方牧场的气候也在大幅度恶化,北方的沙漠,因为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场退化,而不断南下,侵蚀,这让本就不景气的北方牧场,更是雪上加霜。
而1929年末,东非政府正式决定以保护环境,治理沙漠,恢复生态等理由,整顿和治理这处为东非早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大牧场,东非政府环境调查组正式入驻加里萨市。
加里萨市,位于塔纳河上游的河畔,是区域内最大的城市,也是重要的农牧产品集散地。
和下游不同,塔纳河上游基本处在沙漠之中,塔纳河就像一条绿色长城,点缀在黄沙之中,而加里萨市除了挨着塔纳河的一侧,三面皆被黄沙包围,该市的支柱产业,就是畜牧业,基本围绕塔纳河两岸展开。
在加里萨市政府办公室里。
调查组组长杨帆对市政府的主要官员们说道。
“科尔市长,如今加里萨市的环境问题,显然已经对区域生态造成了严重影响,这几天,我们沿着塔纳河,看到了诸多让人触目惊心的情况。”
“大量的植被和草场被破坏,河岸边裸露着大量沙地,那些细碎的砂石,被河水侵蚀吞没,整条河道因此变成黄色,带着大量泥沙顺河而下,二十年前,塔纳河两岸的生态远远没有今天这样糟糕。”
“如果继续过度放牧,并且毫无节制的开拓牧场和农田,那塔纳河很有可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同时,因为泥沙问题,也给下游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所以,加里萨市必须立刻付出行动,停止对塔纳河两岸的破坏性开发,恢复当地生态,减少牲畜数量,缩减牧场数量和面积,同时大量造林植草,恢复河流两岸的生态……”
科尔市长面带苦色的对杨帆说道:“杨帆组长,你说的容易,但是我们加里萨市的支柱产业就是畜牧业,关系着我们市成千上万居民的生计问题,如果把这些牧场裁撤掉,那我们的财政和百姓的生活如何保障?”
杨帆对他的说辞并不多加理会,而是继续直言道:“科尔市长,你既然说到了居民的生计问题,那我问你,假设你们对如今的产业结构,丝毫不做出改变,那塔纳河还能坚持多少年?”
“塔纳河本身就不是一条大河,它的水量偏少,而当地的气候也十分干旱,生态十分脆弱,按照你们如今的开发速度,那过不了十几年,整个塔纳河上游的生态,将彻底崩溃。”
“那时,整个塔纳河都不需要考虑生计问题了,就是一块像样的,能够长期生存的土地,恐怕都不多了。”
“因此,你也别说什么困难,现在加里萨市的开发,本身就是断送这里的未来,到时候,你们这一届官员拍拍屁股走人了,加里萨市的百姓谁来管?所以,你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恢复当地的生态,这样才能谈未来的问题。”
“至于眼下,可能造成的一些困扰,与之相比都是小问题,而且,这次政府既然派调查组到来,那就说明了未来中央政府对塔纳河流域治理的态度问题。”
“所以,这个时候,加里萨市不能只盯着经济账,环境账也要算的更清楚,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