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隆万盛世 > 1412地理

1412地理(2/3)

自然会这么说。

    别的不说,但就说佛朗机炮吧,如果卖给朝鲜或者琉球,按照成本翻十倍卖出去,我觉得都是可行的。”

    不过魏广德还是轻视了这个时期倭国大名对火器的热忱,几十年前的大海盗汪直就曾经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军火商人。

    他把大明商品卖给夷商,交易的货物中就点名要火绳枪。

    因为这东西,他对夷人说是自己用,但实际上不少都被他转手卖给倭国大名,而价格就是直接用他的买价翻十倍。

    别看倭国自己的铁匠也能制造铁炮,可那东西也是消耗品,打多了就要报废。

    实际上,倭国在十年后建立的最大工坊,也只能做到月产铁炮一百六十支的水平,而大部分中、小工坊,一月仅能造出一、两支铁炮。

    魏广德对倭国铁炮不担心,因为他知道只要扼住硝石,就能让倭国的铁炮成为烧火棍。

    而要实现这个目的,自然是让东海水师封锁海面就能实现。

    不管是谁的船,只要登船检查,禁止携带硝石去倭国。

    至于夷人抗议,随他们闹就是了。

    鸟铳这东西在大明的造价,谭纶也是知道的,工价银加上铁料大抵也就一两多银子就够了,绝对要不到二两。

    因为此时工业尚不发达,用铁的地方少,所以大明不多的铁料完全足够使用。

    大明人口基数也大,户籍制度也让大明有充足的匠人队伍,可以快速大量制造火器,这导致大明制造鸟铳的成本极低。

    谭纶听到外销鸟铳能卖十多两银子一支,也是有些诧异。

    这其中的暴利太恐怖了,多到让他难以想象。

    他不知道的是,倭国造一门铁炮的成本,完全可以顶的上一个骑兵从战马到甲胄再到武器全部相加。

    也就是,倭国铁炮成本更高,相当于一门铁炮就是一个骑兵的全部装备价值。

    “兵部那边我能安抚,应该是可以做的。

    我一会儿回去就让下文给各都司,收回那些不堪用的火器。

    不过善贷,舜卿那边你也要早点打招呼,说不得还得和内廷里商议此事。”

    谭纶松口,出售一些残次品,只要其中能把两三成银子分到兵部,兵部就能用这笔银子做许多大事儿。

    “嗯,这事儿我会盯着,很快会有结果。”

    没多久,魏广德就起身送谭纶出去,他已经急不可耐想要摸清楚武库司库房里还有多少这样的火器。

    实际上这两年不管是兵仗局还是军器局,所制造的火器质量都有提升,魏广德可不会让朝廷砸下大笔真金白银换一堆不能用的火器。

    但是在此以前,各衙门制造的残次品都还在,记录上也都是优良品质的火器,只是暂时压仓库里而已。

    最起码,蓟镇和辽东、宣府领到的火器,都称得上优良品质,李成梁带去西南的火器,自然也是如此。

    没谁敢用项上人头开玩笑,给注定打仗的部队用残次品。

    在帮着南海水师清理了战船之后,魏广德又找到处置这些残次品火器的渠道,魏广德自己都觉得不经商真是浪费了。

    随后几天,魏广德不断召见工部和兵部的人,了解库存火器的情况。

    只不过对于内廷,魏广德还没有接触。

    实际上,知道魏广德有打算清理这些火器的人,也只有谭纶和江治二人。

    紫禁城,文华殿。

    “魏师傅,大伴说你打算带朕去天津看水师大阅?”

    今日,又轮到魏广德给小皇帝上课,不过还没开讲,小皇帝朱翊钧已经好奇提问了。

    “那陛下是否想去看看水师?”

    魏广德笑着问道。

    “当然想去看看,朕这么大,还没出过京城。”

    朱翊钧一听这话,马上兴奋起来。

    “其实去天津,也不算离开京师。”

    天津开府是清朝的事儿,明朝这里只是卫所,虽然开埠后商业繁华程度更上一层楼,但属于兵备道管辖,算是半军事化管理。

    后世天津的管辖区域,现在大部分被顺天府管辖,少部分被蓟州、河间府和沧州管辖。

    “那也不错,我还没出过这么远的门。”

    小皇帝显然已经从冯保口中知道天津大阅的消息,而且看样子宫里已经默认了此事。

    “对了魏师傅,去天津来回真要走半个月?”

    朱翊钧好奇问道。

    “京师距离天津二百余里,快马其实一天来回足矣。

    只是陛下出行,自然不会如此匆忙,五六天就可以抵达那里。”

    魏广德笑道。

    “二百余里.五六天.哦,朕知道了,是日行四五十里,也就是行伍一天的行程是吗?”

    朱翊钧通晓算术,很快就算出每天要走的路程。

    “陛下,臣和你说过,正常行军,一日最多也就是四十里,多了士卒就会疲惫,不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