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隆万盛世 > 1294耍手段

1294耍手段(2/3)

都倾向于让张居正丁忧,作为张居正重要支持者,王国光也有些摇摆。

    特别是现在的内阁次辅魏广德,如果他真有心首辅这个位置,有这些人的支持,未尝没有机会。

    这次午门事了,他想到内阁来,也是打着试探试探魏广德意图的目的。

    只是没想到,他还没有试探,就已经有人迫不及待想要把他当枪使。

    魏广德的严词训斥,其实已经表达了意思。

    他不是无心首辅之位,只是皇帝并没有任命,而皇帝还是支持张居正担任首辅的,所以他从未考虑染指首辅宝座。

    张四维、马自强等人,都自觉站在魏广德身后,至于谭纶、江治那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其实已经占据了朝廷的主要力量。

    张四维、王国光代表的似乎张居正派系,魏广德本身就有谭纶、江治等人至此,马自强则是代表翰林清流。

    有这三方表达一致的意见,其他人也就是魑魅魍魉,跳梁小丑,翻不起什么风浪来。

    “好了,到了内阁,各位有什么事儿,现在尽可直言。”

    魏广德说话间,已经招呼身边几个尚书坐下,他还是坐在次辅位置上,张四维走到左手第二张椅子上坐下。

    下手位置,则是马自强、王国光、谭纶等人依次坐下,只有江治排到最末尾。

    不过他的话说完,下面则是陷入到平静里。

    许多人一开始是想在内阁来商量怎么继续倒张,但是主角都不掺和,他们还闹个什么劲。

    看到冷场,其实他们的想法,座位上几人都清楚。

    为了避免气氛尴尬,谭纶这时候从袖子里摸出一份公文说道:“既然大家没什么事儿,我这里有份公文,本来就是打算送到内阁来的,那就我先报一下。”

    “战报?”

    魏广德皱眉问道。

    “西南战报,李成梁已经把缴获和俞大猷那里进行了交接,按照陆师和水师都签字画押的资财,共计清点出黄金七万多两,白银四十一万余两,另有宝石玉器十六箱。

    对了,除此以外还有还有大量用黄金白银和黄铜制造的精美器物,李成梁建议装船,走海路运输到天津,再送到京城来。

    这些东西,都是从缅王王宫里找到的,他们不便处理.”

    谭纶翻开公文,把里面最主要的内容大声念了一遍。

    “缅甸还真有钱,都百万两银子的缴获了。”

    上面谭纶还在继续说,他已经开始提到缅甸收缴的近百万斤铜料,请旨是否直接交到云南官钱局进行铸造云云。

    而下面的朝臣,就已经开始左右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四十多万两金银,折算下来已经是百万两银子的收入了,对于大明来说,一年朝廷收银不过数百万两,这已经是个很大的数字。

    至于西南之战几乎耗光了西南几省,特别是云南府库的粮草,在官员们反倒觉得是一件小事儿而已。

    西南几省囤积的粮食能卖百万两银子吗?

    虽然算起来价值也不小,但真值不了多少银子。

    下面的官员在议论缅甸收获之丰厚,而魏广德和张四维,还有暂掌户部的李幼滋则是商议那百万斤铜料该怎么处理。

    “划出一半随那些器具装船运到京城来,交给户部铸钱,其他的就近在云南官钱局铸成钱币交运南京即可。”

    魏广德拿出自己的办法,南北平分这批铜料。

    近百万斤的铜料啊,大明一年也不过有二十多万、三十万斤铜料出产,没想到小小的缅甸,铜矿资源居然如此丰富。

    “魏阁老,此事怕是不妥吧。”

    不过,魏广德的提议遭到李幼滋的反对,“朝廷一直都是滇铜北运,可见南方根本不缺铜,倒是我北方因为铜料不足,民间时常因为铜钱匮乏而带来不便。

    此批铜料,应尽数运到京城铸钱,满足北地所需。”

    毫无疑问,北京户部打算独吞这笔铜料。

    南方,不是还有云南和南京两地铸钱满足需要,反没有北方缺钱。

    这里面还是有讲究的,虽然都是户部,可南北两京就是两套账,进入南京的铜钱就是南京户部收支,京城户部虽然更大,但是却很难约束、支配这批钱财。

    李幼滋虽然想升职做尚书,还拿出了投名状,可要顺位晋升户部尚书是不可能的,最大概率还是其他部。

    毕竟,随着王国光转任吏部尚书的旨意,还有户部尚书人选已经确定为张学颜,旨意已经向辽东发出,催促他尽快返京接任。

    李幼滋说完自己的主张,还求助的看向一旁的张四维。

    毕竟,两个人算是一伙儿的,理应守望相助。

    当然,李幼滋也没有忘记曾经的顶头上司,刚刚接任吏部的王国光王尚书。

    “幼滋的话有道理,南京每年都有大量滇铜供应,南方倒是不缺铜钱。

    相对的,北方缺乏铜料,更加需要这一批缅甸铜料铸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