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隆万盛世 > 1284夺情

1284夺情(2/3)

,徐阶也能维持住朝廷正常而不至于因为没钱让朝廷停摆。

    张居正现在的改革,其实就是帮朝廷把该收的钱都收上来。

    之前,严嵩、徐阶等人顾忌百官的态度,所以没有这么做,而张居正做了。

    “娘娘,太岳的做法,其实是得罪百官而唯有利于朝廷。

    说实话,他的这些作为,非太岳先生无人愿意做。”

    分析完后,冯保最后总结道。

    “张居正已经为新政起头,难道魏广德、张四维他们就不能继续顺着这条路做下去吗?”

    李太后不解问道。

    “难。”

    冯保很直接答道,“此事越到后面得罪的人越多,只会越来越难,甚至说举步维艰也不为过,非有强力之人推动不可行。

    魏广德应该也是看出来朝廷制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所以对于张太岳主导之事,虽然不支持,但也不反对。

    以此来看,魏广德是不会继续进行下去的。

    一旦张太岳回乡丁忧,那之前所做只是,魏广德他们一定会放弃,不会继续推动。”

    “这么说,为了朝廷大计,他不能走?”

    李太后终于还是说出了她最关心的问题。

    “只有太岳当朝,已经开启的新政才能继续推行下去。

    一旦太岳回乡丁忧,则之前所做之事前功尽弃,即便等太岳他日归来,怕是也难再重新启动。”

    冯保并没有危言耸听,而是实话实说。

    实际上,魏广德如果真取代张居正,还真不会继续进行改革。

    他会把眼睛瞄向外面,利用万历朝这些个能打的将领,尽可能向外扩张,从夷人手里抢夺钱财来丰盈大明国库。

    历史已经证明,封建王朝的改革,作为主导的改革家们需要付出的代价是极为惨重的。

    当然,这些冯保其实也懂。

    别觉得他身在局中应该看不到,其实他也没有过多参与其中,只不过是批红、盖印而已,所以还是能够以局外人身份看出来其中凶险的。

    只不过,李太后的首肯,他也不觉得有太大的危险。

    只要李太后坚持,小皇帝也不可能违逆母亲的意吧。

    有了这样的想法,冯保也就从未考虑过之后的事儿,反而很乐意支持张居正。

    毕竟,在他看来,张居正的新政对朝廷是有好处的,可不是苛政。

    “你下去吧,哀家乏了。”

    在冯保说完以后,让他没想到的时候,李太后直接下了逐客令。

    之后两日,张居正都没有出现在内阁,内阁一应奏疏都是魏广德和张四维在处理。

    虽然有些紧张,但还算井井有条,并没有出现拖延的情况。

    朝政此时还是受到考成法的影响,各级官衙行政效率很快,也不拖沓,所有政令有条不紊发布着。

    这几天有些敏感,魏广德也不出去喝酒了,散衙就回家,早上也按时去内阁上值,从外界看上去,他已经准备好接替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

    三日后,张居正终于向宫里递交了回乡守制的奏疏,请求丁忧。

    奏疏在内阁,魏广德票拟后派人递进宫里,不需要等着,和其他奏疏一起送入宫中。

    这,也是首辅该有的特殊待遇。

    “姐姐,我带皇儿来看你了。”

    慈庆宫,李太后牵着万历皇帝走进来,先向陈太后行礼。

    朱翊钧虽然贵为皇帝,但两个母亲面前他就还是小孩子,即便刚刚才被生母罚跪了半天。

    因为张居正不入直,所以这几天自然不会去文华殿监督万历皇帝的学业,混过讲官的课后,小皇帝就开始淘气,不去看功课,甚至作业也是草草完成。

    今日去文华殿,小皇帝因为晚起半个时辰,可不就把晚到了那里。

    李太后知道了,直接把小皇帝拘进了慈宁宫一通训斥。

    解救他的,还是冯保拿着张居正请求守制的奏疏。

    换内阁首辅这样的大事儿人,李太后虽然已经在心里有了决断,但也不敢直接做主,所以顺势带着小皇帝就到了陈太后这里。

    内廷里,两个太后和皇帝必须保持意见一致。

    朱翊钧的到来,让陈太后很高兴,拉着小皇帝就问长问短,丝毫没有提起之前的事儿。

    文华殿和慈宁宫的事儿,她也有耳闻。

    但是李太后已经处罚过了,她也就不再做恶人。

    陈太后拉着朱翊钧说笑了一阵,李太后这才拿出张居正的奏疏说道:“姐姐,刚收到首辅大人的奏疏,请求回乡守制。

    我寻思着这是个大事儿,得和你商量商量再做决定。”

    “哦,妹妹是什么意思?”

    陈太后平日里不怎么管前朝的事儿,所以都是李太后在看那些奏疏。

    在她看来,有内阁阁臣看着,就不会出什么大事儿。

    毕竟他们有学识,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