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隆万盛世 > 1277海图

1277海图(2/3)

手下自筹粮草。

    毕竟,从广西、贵州等地调拨也需要花费时间,貌似有点来不及。

    西南这地儿,地形感觉比辽东还复杂,山川沟壑相联,河渠沼泽密布,大规模物资运送太难了。

    倒是缅南过来一路很是坦途,物资运送极为便利。

    而此时的缅甸曾经的王都东吁城里,李如松也正在带人查看俞大猷部在这里缴获的财物。

    李如松在初次和俞大猷部斥候接触后,双方都得出了类似的判断,认为都是明军。

    所以,在俞大猷再次派出斥候接触李如松部后,双方很快就会和到一起。

    有了俞大猷部斥候带路,李如松部南下速度更快。

    毕竟,他们一路走来,因为对地理完全不熟,为了避免错过最好的扎营点,行军速度就不是很快。

    最简单的,大军驻扎一定得靠近水源地,若是离开这样的理想扎营点,继续行进几里十几里,然后找不到水源或者水源不足以供应大军,那将是一个很麻烦的事儿。

    有了俞大猷部斥候带路,到来时就为他们规划好军营驻扎的位置,自然就省事儿多了。

    之后,俞大猷就在东吁城见到了李如松。

    此时的李如松还没有万历中期经过三大征以后的傲气,自诩“大明第一武将”,所以见到比他爹名声还大的俞大猷,也是规规矩矩。

    值得一说的是,虽然俞大猷在大明军中地位很高,但是在兵部下发的西南军队序列里,李成梁的地位要高于俞大猷。

    不管怎么说,现在俞大猷已经从陆师转职水师,兵部给李成梁的职务是总督西南军事,俞大猷也的水师不在此序列中,但按照文书此时也得听李成梁的调遣。

    接风宴后,李如松部只在东吁城休整两日,三万大军就继续南下,进驻缅南各城镇驻防。

    城防移交后,水师官兵也会开始向勃固和达贡两地集结,此两地已经被南海水师划做军港,准备以后长期驻防。

    只不过俞大猷不知道,他留下来的水师最后是会脱离南海水师建制,单独组建一支西海水师。

    现在的东吁城,俞大猷仅率少量水师官兵驻防,其实城防也已经移交,剩下就是在缅甸王宫中的缴获。

    而那些被明军俘虏的缅王王公大臣和宗室,则被李如松直接无视。

    此刻,俞大猷就带着李如松在清点这批物资。

    “十六箱各色宝石、器物,都已经拟好清单,清点后就可以封箱盖印。”

    屋里摆放着十多个箱子,现在箱盖都被打开,露出满满的各种宝石,甚是炫目。

    李如桢和李如柏有些痴痴的看着这些宝石,眼中贪婪之色尽显。

    两人眼神落入俞大猷眼中,但他也没什么表情。

    东西移交以后,就没他什么事儿了。

    至于李成梁的儿子要是起了不该有的心思,那也和他关系不大。

    倒是李如松从始至终都只在看手里的清单,一点都没有受到箱子里那些财物的影响。

    李如松做为注定继承李成梁家底儿的人,自然知道那些事儿能做,那些事儿不能做。

    就好比这批已经有清单的东西,那就是一件都不能少的。

    这些东西,俞大猷移交时就说的清楚,都是缅王使用或者私人收藏,自然是必须上缴内廷的。

    至于其他几十万两金银,早就被俞大猷部清点装箱,到他们手里也只能干看着,根本无从下手。

    好在,阿瓦城的收获已经让李如松很满意,自然不会因小失大,觊觎这些缅王的财宝。

    想当年,大明开国功臣、名将蓝玉被诛,罪名之一就是贪墨元帝之物。

    莽应龙虽然名义上是宣慰使,但实际上大明已经将其视为地方藩王,所以他的东西,也只有大明的藩王以上宗室才能持有。

    其他人得到,那都算是逾越。

    这也是俞大猷默许手下对缅甸国库里的东西进行分赃,但是独独对王宫和缅王私库里的东西格外看重,不准手下人手脚不干净的原故。

    这里面稍微一个大意,怕就惹来滔天大祸。

    屋里十六箱财宝也只是需要移交的一小部分,实际上还有许多大型器物,都放在仓库里,其中一部分也会被装车运往京城。

    至于上缴的金银,俞大猷也整理出来黄金七万多两,白银四十一万两一并上交。

    而城外勃固河上水师战船里,已经堆积了不知道多少财物,整个东吁城算是被他们洗劫一空,留给李如松的也只有一座空城而已。

    当然,李如松不看重这些钱财,而更在意东吁城仓库里那些粮食。

    “如松,如今东吁城的移交工作也差不多了,剩下的今明两天应该就能完成清点,我打算后日就带人返回勃固。”

    俞大猷对李如松说道。

    “提督大人放心就是,如今有我兄弟驻守缅南,当可万无一失。”

    李如松抱拳答道。

    “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