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西坝口王家庄

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西坝口王家庄(2/3)

未熄,朱瀚坐于书案前,默然无语。

    黄祁从门外疾步而入,躬身禀道“王爷,有异。”

    “说。”

    “右营近日换将,表面调防,但齐谦部下私自演武数次,无兵符调令,内中暗藏异样。”

    朱瀚微微蹙眉“齐谦?”

    “正是。他昔日效力于燕王,传言有旧交之情。”

    “……朱棣。”朱瀚轻声一叹,眼神却渐渐如冰,“我本欲放你一马,今日既然你自来寻死——便由不得你了。”

    他起身,步入后堂密室,提笔书令,一字一句皆如刀刻“传齐谦入诏狱,兵部左侍郎谢贵暂代右营节制。”

    黄祁略显犹豫“此举是否过急?若朱棣有后手……”

    “无妨。”朱瀚淡道,“我只要皇兄看见,太子看见,这世上敢动兵者,只有两人——一是我,一是皇上。”

    翌日,朝会上,兵部骤报右营私演一事,朱元璋面沉如水,朱棣却不在朝中。

    朱标拱手而出,直陈“臣请陛下彻查齐谦私演之事,杜绝军心之乱。”

    朱元璋道“右营军将,向来与燕王交好。若果真牵联燕府,太子当如何处之?”

    朱标沉声“臣信朱棣王叔不至叛逆,但若果真涉事,无论亲疏,皆当一律论断!”

    朱元璋目光复杂,良久未语,终下旨“着兵部彻查齐谦之事,着锦衣卫密访燕府一切言行,着王爷协查。”

    是日,诏旨传出,满朝皆惊。

    东宫当夜灯火通明,朱标静坐不语,顾清萍在旁替他沏茶,却觉他眉宇隐有冷意。

    “殿下是在忧朱棣?”

    “他已不值得忧。”朱标低声道,“我是在想——他为何会选此时动手?”

    “也许是因你声望太盛。”

    朱标摇头“不是我,是因为皇叔退了。”

    顾清萍微怔“王爷……”

    “若我还是那个仰他鼻息的太子,朱棣怎敢动?”

    朱标语气愈发沉冷,“他敢动,是因为他看出我已脱离王叔庇荫,而他以为,我未立根基。”

    顾清萍神色复杂“那王爷……会如何应对?”

    “他不会直接出手。”朱标低声,“他会做一件事——将朱棣送到我面前。”

    王府后堂,朱瀚面前,跪着齐谦。

    “你若肯说,燕王可脱。”朱瀚声音平淡,却如寒冰刺骨,“你若不说,他便是你死因。”

    齐谦额头流血,却沉声答道“燕王未命我动,然我心中自知,大明朝若真落在太子手中——不祥。”

    “果然,是你自己谋的。”

    朱瀚一掌落下“拖出去,赐死。”

    黄祁愕然“王爷,何不留其口供,以供圣上?”

    “无用。”朱瀚眼中杀机微闪,“我要的不是口供,是一个信号。”

    “信号?”

    朱瀚冷声“告诉天下人,凡有异心——不论是王侯、将军、抑或弟弟。”

    “皆——杀无赦。”

    当夜,锦衣卫领命出动,燕府数十侍卫被擒。朱棣独坐书斋,捧剑不语。

    第二日清晨,朝堂上传出圣旨

    “燕王朱棣,令赴凤阳祭祖,留燕府诸职交京监理。”

    凤阳一行,看似荣典,实则远调封锁。

    朱标站于东宫轩窗,看着远处人马西行,眼神复杂。顾清萍柔声道“你赢了。”

    朱标却轻声回应“不,是皇叔又替我赢了一局。”

    御前议粮,旨不在政,意不在问,而在察。

    “东仓昨春所余粮二万七千石,秋仓尚有近三万,至于京外转运入京者,共计九万六千石。”

    兵部尚书陈毅正低声奏报,神色凝重,声音却克制平稳。

    朱元璋坐于龙榻之上,目光微合,似未曾将注意力完全置于奏章之中,而是偶尔瞥向站在下首的朱标与朱瀚。

    “粮安则兵安,兵安则国安。”

    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春耕将至,你二人可有筹划?”

    朱标躬身道“回禀父皇,儿臣已命东宫三卫协助顺天府开沟引渠,并派东序官员查验坊田情况。今春耕务,将与百姓同力而行。”

    朱瀚则不紧不慢开口“臣弟另遣人细查各仓储藏情况,发现其中东仓六号库受冬湿之患,数千石糙米已有发霉之势。臣弟主张,立调入南市粜出,折银换粮,购得新米充仓。”

    朱元璋闻言目光一凝“此事奏折为何未呈?”

    “臣弟本拟私下整饬,不劳陛下费神。”

    朱瀚拱手,“但若论仓藏之事,臣以为——不可不慎。”

    朱元璋沉默少顷,忽而长笑一声“你二人一个筹耕,一个调仓,倒是配合得天衣无缝。”

    “配合得久了,难免让人起疑。”

    他话锋一转,眼神犀利,“你等可知,近日有言——‘太子理政,事事绕不过王爷’。”

    朝堂诸臣面色微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