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了!观应,你与楼卿走上一遭吧!”
没人主动出头,这个时候,赵匡胤也只能够主动点将,将这件事情专门交给了谢观应,以及专门负责外交的大宋鸿胪寺卿楼缓。
司马愁提出的这个计策,如果真的要是用了话,确实对于名气不太好,而且,日后很难再交到真正的盟友了,对方只怕会防着他一手。
但是,那是之后的事情了!
至少,现在要先保证大炎的存活,不是为了救大炎,而是为了自救。大炎如若没了,大苍故地之内,他们大宋接下来就独自面对大汉了。
“发令,从关东、关西、阳西三道调兵,举兵二十万!”
“朕要御驾亲征,好好会一会那王鹏飞!”
谢观应与楼缓一行,就算是一切顺利,可这一趟下来也得三四个月时间了。
而那十万兵马,也总不能任由他们驻扎在凉关之下耀武扬威。
而且,他二十万大军,如果能在凉关底下正面打败王羽,或许可以在大汉大部分野战兵力西征的情况之下,尝试进取河南道。
如今的赵宋,拥关西、关东、阳西、河西四道之地,举国有兵六十万。只不过,六十万之中,足足有三分之一,是入伍不到半年的新兵。
除此之外,关东、阳西二地,也同样留有一定的兵力巩固边防。至于河西,这里的兵马同样不敢轻动,要防止汉军突然杀一个回马枪。
至于大武、拓跋部落,他们的皇都和王庭,距离故苍之地的路途遥远,消息想要传到皇都和王庭之内,还需要那么一段时间。
………………
另一边,大汉兵分两路,开启了伐炎之战。
第一路,以岳飞为主将,十五万虎贲军、十万铁狮军,并烈鲸军团十万大军,又从燕南、河北两地共调集五万府军,再加上一部黑骑,共四十余万兵马,由青北南下青南。
第二路,以李靖为主将,辖十五万蛮熊军,五万飞羽军,五万中央禁卫军,共二十五万兵马,由广阴东进河阳。
轩辕黄有四道之地,他的那四道,其实,综合上来看,条件比起赵匡胤的四道要好上不少。
可由于之前的一些问题,反而是大炎的国力弱于大宋。
如今的大炎,在总体兵力上反而不如赵宋,全国拥兵五十万。
但是,大炎和赵宋一样,都有二十万左右的兵马,是入伍半年多时间的新兵。
大汉的虽然也有大量的新兵,但其实还主要集中在中央禁卫军里,而且,最近半年的训练力度上,大汉的新兵不是宋炎两朝可以相比的。
轩辕黄虽然借南宫家,再一次向世家释放出了善意,并且大力拉拢他们,但是,这也才将近一年的时间。
一年的时间,或许可以让很多世家改变对于他们大炎的态度,想让他们像支持曾经的东苍,或者是现在的赵宋那样支持他们大炎,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或者说,这件事情永远都不可能发生。
毕竟,大炎由天师道起家,这一点决定了,至少三代的时间之内,大炎根本不可能给出世家像东苍或者是赵宋那样给出世家的政策。
而且,三代的时间都算是最短的时间了。
而三代或者是更长的时间,那个时候,现在大炎的这一批统治阶层也发展成一个个的世家,大炎才有政策像东苍和赵宋那样倾向世家的基础。
在此之前,轩辕黄可以向世家释放出他的善意,拉拢一部分世家,但向世家给出的利益是有限的,如果过了一个度的话,大炎现有的那一部分利益所得者就坐不住了。
不过,终归是有很多世家对于轩辕黄的态度已经软和了。
如果给轩辕黄时间的话,大炎接下来真的会进入一个相对高速发展的阶段,在接下来的一定时间之内,大炎的发展潜力是要高于大宋的。
故而,王羽这么快就直接开启了伐炎之战。
大炎在河阳道,文官以黄相六相之中的达常(大常)为主,武将则是大炎第一大将达鸿。
在青南道,文官则是以本土人才林敬为主,武将则是大炎同样威名显赫的大将石勒。
并且,考虑到大汉两路大军,明显是岳飞那一路大军的实力要强的多,故而,轩辕黄已经准备亲自出发,前往青南坐镇。
至于东海大本营,轩辕黄则是交由太子轩辕玄嚣负责监国。
轩辕黄虽然离开了东海,而且,青南不破,东海就不会产生什么危险。
毕竟,算上水师在内,他依旧在这里留下了十万大军。只不过,除了水师,其他的兵马都是以新兵为主,只有少部分的老卒。
轩辕黄所为的,就是为了防备大汉烈鲸军团一手。
他早前已经得知,大汉烈鲸军团除了燕北水师与天河水师之外,又多了一个破浪军,是一支水上步军。
这也就代表着,大汉烈鲸军团已经有了绝对的单独作战,并且开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