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苏定方的西征,那两个王朝也不过只是目的之一,甚至是次要的目的,最根本的,还是对于大武的试探。
大武越是阻拦苏定方的军事行动,说明他们对于大汉的扩张越是忌惮,未来越是有可能插手。
因此,哪怕元始四年早了一些,可是,时不我待。
同时,轩辕黄的大炎,虽然在大汉征南之战中也是胜利的一方,拿下了半个青南道以及一部分河阳道,将东苍在大河以南的那种地盘全部都拿了。
如今的大炎,已经拥有河阳、青南、东海、广阳四道之地。
赵匡胤的大宋也是如此,在打赢了河西之战后,花了不过两个月的时间,就将南面的阳西道收入囊中。
如今的大宋,同样虎踞四道之地,分别为关东、关西、河西以及阳西四道。
至于镇南军所在的阳东道,刚好位于河南道的南方,阳西道和广阳道的中间,被他们仨家所包围。
大汉确实才刚拿下三个道不久,队伍之中,今年入伍了不少的新兵。
可是,轩辕黄的大炎、赵匡胤的大宋,不也同样是这种情况吗?
因此,就算是提前开启一场大战,其实也并非真的不可以。
“陛下,要大幅度加强将士们的训练,是否酌情给予将士们一定的肉食!”河南令诸葛亮出列道。
诸葛亮本身不仅只是一个政治家,同时更加是一个军事家,而且还是能够进入到武庙十哲的军事家,在练兵的方方面面,他也有自己的见鉴。
正常来讲,将士们的训练是应该循序渐进。
可是,如果要在接下来的最后的几个月的时间,大幅度加强将士们的训练,必然也就代表着将士们的消耗更大。
尤其是在冬天这种环境之中,为了维持热量,身体的消耗,本就要更大。
在这种情况之下,越是高强度的训练,越是要保证伙食的供应。
毕竟,如果要是按照将士们原本的伙食标准的话,只怕是撑不住将士们的消耗。
故而,如果要按照王羽的思路来的话,接下来这几个月,至少是入春之前,提高将士们的伙食标准是必然的。
而且,如果提高伙食标准,也可以提高将士们的训练热情。
“肉食!”不少的朝臣都开始窃窃私语了起来。
实在是,这两个字听起来简单,但要做到却很难。
要供应这么多大军的肉食,每日的消耗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可想而知,对于国库将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压力。
哪个皇朝,可都禁不住这样玩!
基本上,各大皇朝之中,包括他们大汉在内,好一些的让将士们半个月之内可以沾点荤猩,差一点的可能二十多天才能吃一顿肉。
像是中央禁卫军这样的天子亲军,待遇可能要好一些,实际上的事情是十日一犒,每人猪肉一斤、黄酒一斤,十天就让他们吃一回肉。当然,有的时候也会选择折现发放。
能天天吃到肉的士兵也有,但那都是精锐营。
为什么精锐营养兵的成本高?就是因为不管他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方面面,这个待遇都远远不是普通的士兵可以相比的。
按照诸葛亮的话,将将士们的伙食标准拔高到精锐营的级别,虽然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但是要做到这一点,花这么多的钱,明年还打不打仗了?
毕竟,真要给将士们吃肉的话,那不仅只是新兵了,老兵该给也得给。在场之中,有哪个会不明白,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
“中央禁卫军,一日一犒,发肉半斤!”
“其余诸军,除去府军之外,三日一犒,发肉半斤,为期三月。”
“优先禁卫军供应!”
“所需钱财,先不要动国库,从朕的内库之中拿吧!”王羽斟酌了一下道。
“陛下,安可取用陛下内库?”
“臣愿倾尽家产,用于犒军!”作为百官之首的赵安陵第一个表态道。
就算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但这也是一个巨大的窟窿,光指望王羽一个人的内库,还补不上这个窟窿!
甚至,当王羽提出内库这两个字的时候,本身也就是在暗示群臣了。
皇甫无忧这个时候同样听出了言外之意,本来还有些意动的,既能刷一刷皇帝的好感度,又能刷一刷军队的好感度,但却被管仲一个眼神又给吓了回去。
管仲是太子之师,在这方面,和皇甫无忧也算是同一战线。
那么,他就不能让这个老家伙轻举妄动。
诸葛亮是提出这件事情的人,他都没有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他们又着什么急?
这皇甫无忧,一旦开口的话,以他们家的那个家底,管仲不用想都知道是笔天文数字!
毕竟,老家伙就算自己没有那个实力,但也一定会拉上其余皇甫家的人。
最先跳出来,又拿出这么多的钱,刷不刷的上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