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在两个国家在国力有着明显差距的时候,这玩意特别好用!
左传上面记载了一桩离奇的公案。话说鲁僖公三年,齐桓公与夫人蔡姬在园林里乘舟游玩,这个蔡姬可能比较野,也可能是无知者无畏,居然故意把舟晃起来,去吓唬齐桓公。神奇的是,齐桓公当时已经是天下霸主,久经沙场,但是他居然很害怕,脸色大变,拼命喝止蔡姬,但是蔡姬就是不愿意停止。齐桓公事后大怒,将蔡姬赶回去蔡国,但是没有说要和蔡姬断绝关系。结果蔡国国君也就是蔡姬的哥哥也是很刚,直接把蔡姬嫁了给别人,不过左传史记这些正史里面都没有写她嫁给了谁。
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为了故事的合理性,写蔡姬是嫁给了楚成王,于是引出齐桓公先打蔡国,再打楚国的故事。我认为这事过于离奇,恐怕蔡姬只是年少喜欢玩笑,而且心里肯定认为齐桓公不会这么胆小和小气,才会和齐桓公开玩笑的。所以这里面大有文章。我认为应该是齐桓公事后故意找借口,编造说自己当时很害怕,而这个女人不知好歹,还继续吓唬人,所以赶紧把她赶回国,以此制造和蔡国开战的借口。而蔡姬肯定和她哥哥蔡侯伸冤说自己是被无端冤枉的,蔡侯才会一怒之下把她改嫁了。
我认为这样才合理。不然以齐桓公的胆量怎么可能这么小,而一个蔡姬的胆量又怎么可能这么大。但是不管怎么样,反正在第二年,也就是鲁僖公四年,齐桓公是逮住这理由率领八国诸侯联军攻打了蔡国,蔡国一击即溃,跟着齐桓公就攻打楚国。楚国可能也有点莫名其妙,但是只能硬着头皮迎战,于是有了楚国派出的侍者对齐国说出了以下千古名句:“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牛马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意思是,你齐国在北方,我们楚国在南方,哪怕就像发情的牛马互相吸引,也不可能这么远搞到一起啊,真想不到你们齐国居然跑到我们楚国的地盘来打我们,这是什么情况?(当然风牛马不相及还有其他解释,这里不追究,反正意思是很无厘头)
这时,齐桓公的仲父管仲就出来说:“那是因为我们齐国的开国祖先姜太公得到过召康公的授权,让我们齐国可以征讨天下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而且我们可以征讨东南西北西方的范围,以辅佐周室。现在你们楚国不进贡包茅,让周王室祭祀的时候没有过滤酒的东西。另外当年周昭王南巡失踪,我们这次也来责问你们是什么原因。”
楚国使臣对答:“没有进贡包茅是我们不对,但是周昭王失踪和我们无关,你们还是去问问水边的人吧。”
于是齐国联军继续挺进,临时驻扎在陉这个地方,威胁楚国。到了这年夏天,楚国派出屈完到齐国联军沟通,齐国暂时让联军后撤,驻扎在召陵。齐桓公让联军摆开阵势,并要求屈完乘战车一起阅兵。齐桓公对屈完说:“这些诸侯都是看在大家的先君之间友好的份上才跟我一起到这来,并非是为了我个人而来的,我们也结好如何?”
屈完很客气的说:“承蒙您看得起,忍辱接纳我们国君,大家交好,也是我们国君的愿望啊!”
本来到了这里就挺好的了,但是齐桓公认为威慑楚国的目的还没有达到,来了一句:“你看我兵强马壮,谁能阻挡?”结果齐桓公这句自取其辱了。屈完马上说:“如果您用仁德安抚诸侯,大家都会服气的,但是如果您要动粗,恐怕我们楚国也不怕,我们有方城和汉水可以作为依靠,您兵强马壮只怕也没有啥用。”
最后齐桓公以及诸侯只好和楚国结盟。
史称召陵会盟。对于齐桓公这招虚空造牌,历史学家众说纷纭,大部分人说这次攻打蔡国和逼楚国结盟,相当于争取到了楚国承认齐国的诸侯领袖的地位,并迫使楚国在某程度上在天下人面前认错,增加了齐国的威信。但是我对齐桓公伐楚这事评价不高。齐桓公其实得不偿失,劳师远袭,诸侯国的军费恐怕不少,而且可能大部分都是最富有的齐国承担,搞不好还是齐国全部承担。得到的其实只是一个虚名,而且也没法对楚国有实际性的打击。而且还暴露了齐国根本无力真正击败楚国的真相,让楚国野心更加膨胀,结盟之后,楚国继续想办法积极北上扩大地盘。同时又得罪了蔡国。现在是信息时代,各种媒体发达,要虚空造牌很简单,也不用劳师远袭,浪费人力物力,只需要在社交媒体上面随便说一下就行。
比如美国就常常这么干,大声嚷嚷,说我要制裁你了!我要怎么怎么你了!
然后对方害怕,自然而然就服软,从而让对方在某些方面让步。
最典型的某个大金毛,不断地嚷嚷我要占领这里这里,其实就是在吓唬人。
虚空造牌的关键,其实不在于牌,而在于吓唬。理由什么的,看得过去就行了,就比如大金毛,再比如齐桓公,首先他们本身得拥有硬实力,才能吓唬住人。
这玩意本质上就是一种霸凌,只是让霸凌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