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蜀汉之庄稼汉 > 第1263章 邺台之变

第1263章 邺台之变(3/4)

 “回使君,太傅已经答应了,可以再多等三天。”

    “我是说,军中将士如何看待此事?”

    “军中将士,皆道使君怜爱士吏,感念使君大恩。”

    听到这个话,桓范的语气终于出现了一丝波动,但听得他“哧”地就是从鼻子发出不屑的冷笑。

    不用上阵送了性命,他们自然会这么说。

    但若是反过来,说不得自己就成了“一意孤行”了。

    看今日城头诸人的表现,真要逼着他们守城的话,恐怕自己睡觉都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人心背离如此地步,许昌的那位大将军可谓是功不可没啊!

    以宗亲身份辅政监国,天子太后皆在手中,这才几年啊,为什么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除了蠢如猪豚,桓范实在是想不到还有什么其它原因可以解释。

    沉默了好一阵,司蕃只觉得气氛越发压抑,这才听到桓范再次开了口:

    “司将军?”

    司蕃连忙应道:“末将在。”

    “你且上前来。”

    司蕃又上前走了几步,在案几前停下,垂手而立。

    “这两年,我待你如何?”

    司蕃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小人有幸得到使君的提携,其恩若再生父母。”

    “说得很好。”桓范盯着司蕃,缓缓地继续问道,“就是不知,我能不能信得过你。”

    “使君但有吩咐,虽赴汤蹈火,蕃死亦无辞也!”

    桓范听了这个话,脸上没有一丝波动,只是叹息道:

    “若是邺城诸将皆如你这般忠心,吾又何于至此?”

    这个话,司蕃不如该如何接下去。

    幸好,桓范本也没有跟他多说的意思,又问道:

    “我让你召集亲信人手,可曾召集好了?”

    “使君放心,某已召百余人在府外听命,皆是愿效死之辈。”

    “好。”

    桓范点头,终于站起身来。

    烛火的亮光,终于照到他的容貌。

    但见桓范此时的神情,平静得有如一潭死水,不起一丝波澜。

    哪还有白日的失态与落魄模样?

    “且随吾来。”

    刺史府的庭院里,亦是早就聚集了桓家的家丁部曲,人人皆是明火执仗。

    两拨人马汇集一齐,共计近三百人,跟紧跟在桓范后面,向着西北方而去。

    自曹操在邺城开国,把邺城扩建漳水北面以来,北城就成为了邺城最重要的区域。

    原因很简单,因为北城的中央,就是魏国建国之初的宫殿区。

    宫殿东面则为贵族聚居区戚里及衙署。

    宫殿西面,则被划为禁苑铜雀苑,又称铜爵苑。

    铜雀苑既是游园,也是当年建安文人的重要活动场所。

    建安七子开创了建安文风,这里正是见证之地。

    当然,曹子建病死后,代表着建安文风已成过去。

    当今世上,冯某人才是新一代文风的开创者。

    建安文风的见证之地铜雀苑,修筑有三座高大的台榭,由南向北依次是金虎台、铜雀台、冰井台。

    其中最为名者,莫过于铜雀台。

    曹操死后,所遗妻妾家伎舞人,多是养于铜雀台,又令她们每月初一十五作伎乐,以祭灵位。

    大约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曹爽知道铜雀台里的伎乐很出色,或者说,比较专业。

    于是他便挑选了曹叡留下几十名才人,送到这里,让她们学习伎乐,以便供自己享乐。

    桓范此行一路向西北,目的正是铜雀苑。

    白日里,桓范早就已协助守城的名义,把邺城宫殿及铜雀苑的守卫调走大半。

    铜雀苑的守门吏,看到桓范领数百人气势汹汹地前来,不由地战战兢兢上前:

    “桓使君,值此深夜,所为何来?”

    “事急矣!”桓范劈头就说了一句,“乱军势大,邺城兵少,城危在旦夕之间。”

    “范愿请皇家诸先嫔妃迁至他处,以便保护。”

    铜雀台建于北城西北城墙边上,若是外面有人从那里攻城,住在里头的人确实危险。

    但现在外面围城的是什么人?

    守门吏听到桓范的话,当场就是一愣,下意识地愣愣说道:

    “不会吧?太傅……”

    太傅就算攻进城来,又怎么会纵容乱兵进入皇家禁苑?

    只是太傅二字刚说出口,他又立刻感觉到不对。

    抬头看向桓范,但见桓范目露凶光,守门吏心里又是咯噔一下。

    桓范转头看向身边的部曲家丁。

    里头有人举火执兵大喝:

    “桓使君难道还会欺你不成?再不速速让开,耽误了大事,你担得起吗?”

    说着,上前强行推开守门吏。

    守门吏脸色一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