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振南明 > 第三百四十七章 多事之秋(第一更!)

第三百四十七章 多事之秋(第一更!)(1/2)

    南京通政使司今日收到一份来自登州的急奏。

    按照惯例这种重镇急奏的优先级是最高的,会差人立即送往宫中。

    通政使司的吏员不敢怠慢,立刻派人将奏疏送到内阁。

    内阁收到奏疏之后同样不敢耽搁,立即差人送到天子寝宫。

    朱慈烺今日照例在暖阁之中处理公务,随侍的小太监恭敬的站在身后。

    这个距离不远不近,天子若是有什么吩咐他也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便在这时他突然听到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下意识的扭头望去。

    “登州急奏!”

    跑腿的内侍将急奏高高举过头顶,用略显尖细的声音说道。

    随侍的小太监连忙小跑过去接过奏疏,然后小心翼翼的折了回去。

    “陛下,登州来了急奏。”

    朱慈烺微微一怔,放下了手中的朱笔。

    “念给朕听。”

    能够在天子驾前随侍的都是在宫中内书堂读过书的,识字根本不是问题。

    随侍小太监便将急奏中的内容原原本本念了出来。

    朱慈烺听罢之后良久没有说话,面色凝重如一潭死水。

    那小太监也是胆战心惊,生怕天子会因为奏疏中的事迁怒于他。

    “郑芝龙通虏...这是坐实了啊。”

    朱慈烺长叹一声,无奈的摇了摇头。

    登莱水师误打误撞截获了一艘往天津去的运粮船,船上的海寇都是奉了郑芝龙之命才做这差事的。

    而郑成功恰恰作为登莱水师的一员截获了这艘船,真是造化弄人啊。

    难能可贵的是郑成功选择站在了朝廷大义这边,在登莱巡抚张肯堂弹劾郑芝龙的奏疏中署了名。

    如此一来郑成功算是家与国之间表明了立场。

    可惜现在的郑成功在郑氏家族中的地位并不算高,他的表态并不能对郑家内部造成太大的影响。

    朱慈烺要想解决郑芝龙这个麻烦,还得另想办法。

    他此前已经降旨,命令与福建接壤诸省严禁贩卖粮食给郑芝龙。

    但这只是权宜之计。

    郑芝龙只要想,完全可以从南洋买粮食再运送到天津。

    大海茫茫,单纯的想靠登莱水师封锁是不可能的,满清肯定会得到粮食补给。

    只要满清军队有粮食吃他们就不会慌乱,就会继续在北地留下去。

    这似乎是个死局......

    朱慈烺只觉得头疼不已,唯一的办法似乎是直接犁庭扫穴拿下福建。

    没了老巢,郑芝龙再想转运粮食成本就会增加,明军也更好针对。

    看来等到西南平定,福建是要动一动了。

    ......

    ......

    逃出来了,终于逃出来了。

    张定国长出了一口气。明军布下的埋伏十分严密,他有无数次认为自己突围不了了,只想着多拉几个垫背的。

    想不到最后时刻的分兵突围起到了奇效,真的让他率部冲了出来。

    也不知道文秀那边怎么样了。

    虽然张定国对张文秀近来的许多跋扈表现不是很满意,可二人毕竟是一个阵营的,张定国也不希望看到张文秀有什么意外。

    眼下正是打天下的关键时刻,需要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

    张定国为了大局着想,还是愿意暂且忍一忍张文秀的臭脾气的。

    当然他不会立刻冲杀回去营救张文秀。仅凭他手下这些人不但救不了张文秀,自己也得搭进去。

    按照二人突围之前的约定,不论是谁先冲了出去都要第一时间去收拢溃兵再折返回来营救。

    张定国一骑当先,率领亲兵沿着原路返回。

    见不少大西军士兵仍在埋头捡铜钱,张定国直是气的咬牙。

    这些人是没见过钱吗,为了点钱连军纪都不顾了。

    难怪他们追击明军的过程中,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原来都只顾着捡钱去了。

    当然这不是发脾气的时候,张定国命令亲兵将这些散落各处捡钱的士兵收拢整编,然后调转过头折杀回去。

    他手中的兵马也有小一万,还是有信心将张文秀从明军包围中解救出来的。

    可当他率部杀回时却发现战斗早已经结束,明军士兵们将大西军将士的首级斩下挑在竹竿子上示众。

    隔得距离有些远,张定国看不清楚这其中有没有张文秀的首级,却已是怒目圆睁。

    他此刻恨不得一声令下和明军拼了。

    但理智告诉他还是得忍一忍啊。

    明军人数毕竟有优势,如果是为了救张文秀尚且可以一搏。

    但如今张文秀生死未知,他这么带着弟兄们冲阵,便有些不值当了。

    毕竟这些都是大西军的精锐啊,如果就这么都折在了这里,他怎么向张献忠交待?

    张定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